一腔的期待和慈爱都给了次孙董延寿。
董延寿是个很文雅的小伙子,对祖父和父母都是又孝顺又恭敬,平日里也是安安静静的读书,很刻苦的学着经义文章,一门心思的想要自己考一个功名。
这一点,更是戳中了董父那颗大老粗的内心了。
要知道,董父虽然是军功起家,但他年轻的时候,也是想要做一位能写出锦绣文章的才子。
无奈时局动荡,再加上自身点错了天赋技能点,于文墨上抓耳挠腮、一窍不通,可于军事方面却是老天爷赏饭吃的天赋。
权衡之下,董父只能忍痛放弃自己的理想,唏嘘的奔向了命运安排好的路线。
但在他老人家心里,还是非常推崇读书人的,对儿子的培养里也多少带了点期待。
可让他心梗的是,长子天□□武,压根不肯往文臣发展,次子虽喜读书,但天资不佳,勉强考了个举人便停滞不前了,只能谋了个外放的差事,三子倒是有天资,可他生来骨子里就带着奸滑,不是个能沉下心来读书的料……
好不容易,孙辈里出了董延寿这个奇葩,有天资、爱读书、能静的下心……董父简直就像是捡了一个金疙瘩,走哪儿都恨不得揣着,见着人就想炫耀,对这个次孙,不说百依百顺,那也是差不多了。
面对董父的怒目而视,董延龄心里觉得冤枉的很。
他委屈道:“您这是说什么呢?我怎么可能咒二弟呢!我跟二弟感情多好啊,我巴不得二弟能赶紧高中,实现抱负、前程似锦……”
他望着董父,小眼神幽怨极了:“您可不能乱冤枉人啊!回头要是二弟听见了信以为真,还不得影响我们兄弟感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