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页

徐嬷嬷闻言眼眶一红,用帕子按了按眼角,强笑道:“娘娘吉人天相,这两年又调养的好,小皇子聪慧伶俐,公主慧敏贤淑,娘娘的福气在后头呢。”

卫老太君摇了摇头:“这话别人说说也就算了,徐嬷嬷是知道的。我老婆子虽足不出户,朝中的事却也瞒不过我。皇帝欲使崔奉为征南军主将,朝中一直僵持不下。谢家强硬阻拦,在力疲之时竟煽动朝臣重提立太子一事。这件事一直是悬在李淮头上的一把刀,日后只怕没有消停日子了。”

徐嬷嬷道:“小皇子乃中宫嫡出,只是年纪尚幼,皇上只怕会以此推脱。但这件事重新提起,小皇子怕要面临更多的危险了。”

最为重要的一点,李霈非皇帝亲生。卫家知道,皇帝知道,但其他人不知道。所以每次提及小皇子都是在李淮心口捅刀子,这会让他更加的厌恶李霈。只是摄于远在朔北的镇国侯父子,他暂时不敢对付母子二人罢了。

“我卫家自问无愧于天地,无愧于万民,于国事上更无愧于李家父子。独独霈儿,是我卫家对不起他李家。但比起李淮的所作所为,这不能成为我们退步低头的理由。卫家的身后站着卫家军,站着天下黎民。他若算账,我卫家奉陪,但若敢轻贱百姓的生命,我卫家第一个不允。”

“天下兴盛,百姓安宁。这是齐国公的宏愿,也是夫君卫尚投军的初心。他们不在了,我还在。我要替他们守着,替他们看着,这天下总会有那么一天的。”

徐嬷嬷的心也激动了起来。她是卫老太君的陪嫁,是跟着卫老太君经历过乱世的。想想当年英姿勃发的齐国公,再看看如今阴鸷狠辣的李淮,徐嬷嬷摇了摇头:“太难了。”

卫老太君却微微笑道:“希望在下一代身上。”

第155章

李淮虽改革了大考制度,但因正式实行大考也不过只有两届而已,有许多方面的制度尚不健全,仍需查缺补漏,不断完善。

原本按三年一届大考,去年春日就该举行第三届大考。只是贵族世家不喜大考制度,试图施压。甚至有许多州府使出各种手段打压寒门学子,使之不能入京参加考试。李淮一怒之下取消大考,并使通察北府查抄了几个官员,以示警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