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书致(捉虫)

清朝入关已经二十年了,寒冷和饥饿的威胁正在远去。人们的审美已经开始逐渐从“五大三粗安全感”转变为“文质彬彬气质款”。在衣食无忧的太平岁月里,谁不想养一个像纳兰成德这样文弱矜贵又聪明漂亮的孩子呢?

“你们在说什么呢?”身后突然传来幽幽的声音。

两人乍然回头,便见纳兰书致一身青灰色短打,双手抱臂站在樟树后面,居高临下地看着二人,汗水湿透了半边衣襟。

“二爷,嗷——”二人一惊,从地上弹起,脑袋砰的一下撞上树枝,顿时发出惨叫。

“该!让你们晨练偷懒,还嚼舌头。”书致笑道,倚在湖边柳树上,自拿了茶壶喝水。

二人见他不像生气的样子,顿时放下心来,又恢复了笑嘻嘻的模样。

七十拿着干净的外衣上前,一边伺候书致穿衣,一边问:“大公子的小厮都有汉文名字,如今这两个叫晏平、临安,被老爷叫去伺候的那两个叫辰康、暮泰,连起来就是平安康泰,多好听啊!二爷,您也是读过汉书的人,怎么就不给我们俩起个好听的名字呢?”

“他们是买来的,七八岁进府,连自己姓什么都忘了,只能让冬冬取名字,你们呢?”书致白他一眼,“你们都是满洲正黄旗包衣,有名有姓有来历的,跟着我只不过是图个前程。父母起的名字就算再难听,也不能不要了吧?”

“好像是这个道理。”七十挠头,嘿嘿笑了。

书致又到湖边上,掬了一捧水扑在脸上,借着湖水的凉意去热醒神。

湖面上倒映出一张熟悉又陌生的脸。

面前的少年生有一张高鼻深目、棱角分明的脸,宽肩窄腰、丰臀长腿,拥有一副宛如小豹子一般优美健康的身躯。隔着薄薄的秋衫,依然能够看到胳膊上起伏的肌肉轮廓。无论是长相还是身材,都很像书致以前在电视里见过的那些游牧民族的少年。

或者不能说“像”,作为爱新觉罗氏和叶赫那拉氏的后代,“他”已经是个不折不扣的满族人了。对于自己一夜回到民国前这件事,书致经历了从“震惊、愤怒、痛骂老天”到“平静、摆烂、就这么过吧”的过程。

起先他的内心是崩溃的,为什么是这个朝代,为什么是婴儿,为什么全中国十四亿人就只有我遇上了这么离奇的事?

可是当他看到自己右腿膝盖下那一双这个年纪的男孩子该有的、骨肉饱满、健康完整的小腿时,不由陷入了久久的呆滞当中。

连现代医学也无能为力的残疾就这样从他身上消失,多年以来只在梦中出现过的场景竟然成了现实!

这难道就是所谓的“冥冥之中自有定数”?他失去了现代社会安稳富足的生活,失去了奋斗多年的事业,被迫接受了十分不符合审美的发型,因此上天决定补偿给他一双健康的腿?

只是这份迟来的健康,来得太晚太晚了——前世书致刚出生的时候就被检查出右腿先天畸形,两年间经过了十几场大大小小的手术才勉强拥有站立的能力,走起路来还是一瘸一拐。

周父周母都是90年代的生意人,赶上改革开放的浪潮,迅速积累了远超他们知识水平的财富,成了亲戚眼中光鲜体面的成功人士,不想却在生儿育女这种人人都会的“小事”上栽了个大跟头,被人背后笑话“亿万身家养出个瘸子儿”,周家父母不禁觉得脸上无光。

周母开始埋怨丈夫当初图省事不做产检的决定,周父又反过来指责她怀孕时喝酒应酬、不知保养的举动。后来这种埋怨逐渐升级为吵架、摔东西、大打出手和夜不归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