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死他了,多少年没说这么多话了。
喝完拉着椅子坐在段立东边上,歪着身子凑过去,“以后可别在说我捡便宜,叶星那臭不要脸的才是。我带出来的,他才捡现成的,舔着脸说自己是老师,周方圆的写作根基都是我给打造的。”今天也算是豁出去了。
周方圆是他宋明荣的学生。
两人小声说着话,那边几个教授和老师越试探越惊讶,阅读量大这点寻常人,只要有时间,多看几本书都能做到的。但是到周方圆这里,听她的回答,便知道她不光是阅读量,她有自己的文学理念。
把庞大繁杂的阅读,在脑海里分门别类的整理,自成文学知识体系,更像是一颗大树根系脉络。
周方圆无形中已经形成这样文学脉络。可见她阅读量之大,理解分析能力之强。
大学里有很大一部分学生,会有一个习惯。只看能接受的文学作品,喜欢的,能理解的。不认同的,不喜欢的都不会去看。虽然阅读量很大,但是偏于一种体系,虽然在这种体系知识里能有深刻见解,但是形不成文学脉络。
还有另外一种学生会深陷一种文学理念里出不来。十分信奉这种理念,也就有了文学派系的区分。
周方圆头脑思路十分清晰,思维,反应都很敏锐。
她写犯罪推理小说,倒是十分适合。
文学交流会继续,黄莺伸着头四处张望,都开始了,也没看到周方圆人名,有些着急。
谁料旁边同学拉她胳膊,手往前台一指。周方圆搬着小凳子挨着学院教授旁边写东西呢。
宋明荣夸口说她钢笔字写得好,她学院教授直接把交流会的记事本塞她手里,这活给她了。
整个会场学生坐席上,就看到下半场学院教授旁边多了个人。
班上的同学兴奋的指着台上,谁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就中场休息一下,怎么周方圆就到台上去了。
学校里见着都一脸严肃的教授,时不时低头看看周方圆写的东西,一看就是老大一会。
还把本子抽过来看两眼。
周方圆的练钢笔字有很多年了,她把练字当放松,苗银玲管着那几年,她看书累了,就会边练字边抄书。
用宋明荣的话说,周方圆的字有火候了。
整个台上不是知名作家,就是院系领导,教授老师。高年级的学姐学长都没机会在上面有个座,周方圆端端正正坐着,出奇的显眼。
黄莺看着周方圆在台上,她整个人像是在发光一样,吸引人的视线。心里雀跃,又激动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