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贾母果真带着刘姥姥进了大观园,第一站来的便是潇湘馆。

刘姥姥听说这儿住的是老太太的外孙女,也正是昨晚送了东西的林大姑娘,自然将潇湘馆夸成朵花。

贾母也丝毫不掩饰自己对外孙女的偏爱,见窗上纱的颜色旧了,就让拿珍贵的霞影纱来给她糊窗。

到了宝钗那儿,原著的描写是“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无,案上只有一个土定瓶中供着数枝菊花,并两部书,茶奁茶杯而已。床上只吊着青纱帐幔,衾褥也十分朴素。”

贾母就开始了长篇大论,明里暗里指责宝钗任性不懂事。

她表达的主要有两层意思。

第一层,房间的布置不符合宝钗的身份。

宝钗的出身虽比不上三春和黛玉,那也是大户人家的小姐,且薛家以豪富著称,她偏要表现得如此素净,很是违和。

清高如黛玉,也没将自己的屋子弄得这般荒凉。

随分从时的宝钗,为何偏偏在这上头标新立异?

有人认为,这代表了宝钗的内心一片荒芜,也有人认为,这是因为王夫人崇尚朴素,她为了讨好王夫人,才这么布置。

还有人说,宝钗的心里藏着一个七、八十岁的老人,冷漠、理智,看破了人世间的繁华,因而不喜身外之物。

但不管是为什么,贾母都不会赞同。

因为,贾母是封建礼教的受益者,也是维护者。

在她看来,什么地位的人,就该说什么样的话,做什么样的事,享受什么样的待遇。

超出了界限,就是失了体统。

第二层,家中还有长辈,年轻姑娘这么素净,犯了忌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