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祀的时候,武宣帝按着计划,暗暗祷告,果然得到了天道的应和。

这大概是他得到境珠之后,头一次有这么玄妙又真实的感应,心情十分激动,年后就光“沈昼锦亲启”的信就给她写了三封。

值得一提的是,大宴之时,武宣帝找了个由头斥退了贤妃,当时没罚什么,只让她走了,年后就把她连降两级,成了昭仪。

同时,又把八皇子的生母淑妃,提成了贵妃。

要知道,大盛后宫中,本来都是年底升位份的,但今年年底没动,大家都以为是不动了,没想到刚开了印就是两道惊雷。

而且,随即,八皇子秦云峤得了明旨,去蜀州办差。

临行之前,秦云峤去见了母妃,劝她千万沉住气,不要有什么想法,反正他是真没这个想法,只想做一个为父皇分忧的贤王。

贵妃本身性子温柔娴静,也不是有野心的那种人,又是视儿子为天的,儿子说什么就听什么,一一应下了。

武宣帝得了报,十分满意。

本来么,如今这个形势,他在帝位上至少还要再坐二三十年,所以,这种头脑清醒的儿子,越多越好。

京城风云变幻的,沈昼锦这儿,也是忙的不可开交。

她本来身上就好几桩事儿,又得给修长城小组送粮送砖,又得给秦云峤送粮种,还得关照着贺青燃小组,平时还要给关九这一边刻新的信箱子。

霍凌绝也很忙。

第315章 吾皇紫微下界

因为有了信箱这样的利器,读书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而这一次的联名倡议,也引发了空间的热度。

其实这个时候的读书人,真的很容易被煽动。

并不是说他们不聪明,事实上,很多读书人的聪明,超乎现代人的想像。

但,他们没有舞台。

这个时候可没有行行出状元,更没有九年义务教育,村子里出个童生都是大喜事,秀才更是了不起,他们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很难不为此自豪,但是除了考科举,他们几乎没有展示的舞台,没有观众。

但现在有了。

一桩天下才子齐集,又是一个为君分忧为国为民的盛事,他们怎么可能不热情高涨?

所以,每个县的文会收到信件之后,都振奋起来,对很多县文会来说,这甚至是他们收到的第一封信,来自赫赫有名的几位大才子,所以他们年都不过了,奔走相告。

顿时,所有的读书人都知道了。

虽然也可以用太子的原版戏文排戏,但读书人们一般不会选择这种方式,也不会选择“修改”,而是要冥思苦想,想个适合他们县的新戏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