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引进良种庄稼和各类牲畜,发展畜牧养殖。
修通到内海沿岸道路,并设多城与多个港口。
开发四国岛沿海地区,修筑城池,加强统治。
开发九州岛上的城市和港口、建设造船厂,扩大海洋捕捞业。
增加文武官员、各类工匠,加强军队等,开设学校。
所有的原本地人皆被贬为奴隶,并禁止他们再繁殖。
奴隶主要从事挖矿业、种植业和畜牧业;为此,建设了几个矿山,挖掘、冶炼黄金、白银、铜、铁等。
扩大与魏国的贸易。
经过近两年时间的建设,全国大变样。
随后高顺经台湾返回福建,接上众人南下。
基隆的官府已统治整个台湾岛,仅有少量的土著还生活在内陆的高山上,官府懒得搭理他们;与福建郡、钱塘郡等的贸易非常繁荣,制糖业成为支柱产业,铜和铁的产量也很大,从魏国迁移来了大量的农民,农业已非常发达,总人口已超过五十多万,令高顺非常放心。
最先到达东洲城(马尼拉),周围已有十多座小城,总共有汉人近十五万,然而令高顺不满的是他们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国家,而是各自为政,皆为小城邦国。
东洲城的控制者考虑到大家都是汉人,若是发生战争,首先不利于汉人在这里的发展,其次容易得到魏国朝廷的干涉,于他的地位不利;而其它新建的小城,也乐于独霸一方,只是象征性的给东洲城上贡,换得他们在地方为所欲为,形成事实上的割据。
这是高顺最担心的,若是不能形成一个强大的王国,很容易被岛上新崛起的民族或者势力各个击破,何谈发展?且没有庞大的人口基数,传承很容易被中断,汉人也将被本土化,这严重不符合高顺的意图。
于是,高顺将全部的城主和官员撤职,重新任命了一位率领部属最多的玄孙为国王,命名王国为东洲国,东洲城为都城,下辖十个县;每年任命高级文武官员为县令和都尉,每县安排两千高级步兵和一千高级骑兵,并一千工匠。
扩大基础建设,扩大城池规模,修筑联通都城至各县的道路。
实行尚武制度,大肆捕捉当地土著为奴,要么令他们从事养殖和种植,要么将他们贩卖到魏国。
魏国的奴隶价格高企,可为王国创造大量的财富;王国可用这些财富从魏国移民,并扩大地盘,建设新的城池,开垦更多的耕地,便可进入良性循环,获得飞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