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首先在沛国打响。
阳仪留守蕲县,防止袁绍的反攻。
公孙康率领一万骑兵,沿涡水河北岸,从山桑县出发,直奔谯县对岸,将高干的势力分割为两半。
谯县位于涡水南岸,是高干的统治中心和屯兵重地。
柳毅率领一万步兵,诸县接受高干控制的几县,由于高干在此驻扎的官兵较少,且有当地大族的支持,一切进行的非常顺利。
公孙瓒在相同的时间,亲率一万骑兵,从横县出发,突袭睢阳县;城内的梁国国相率兵打开城门,迎接公孙瓒进城。
袁遗驻扎在睢水南岸的谷熟县,心里庆幸不已,幸亏没有驻扎在睢阳县县;暗道,这是大族太不可靠了。
六日过后,刘毅接收沛国建平、太丘等五县,随后,公孙康派出五千骑兵,抢占陈国布县,他本人亲率五千骑兵进驻建平县,此举切断了袁遗的退路。
袁遗被困在谷熟县,他的士兵虽多,但是以步兵为主,绝不敢出城,否则被骑兵追击,只有死路一条。
现在袁绍非常矛盾,是否该去救援谷熟城的袁遗呢?要是不去救,那可是两万步兵,要是让公孙瓒获得,则会大大加强公孙瓒的实力;若是不去救援,让他们全部战死,则会大大打击现有官兵的士气;要是去救援,很容易被公孙瓒的骑兵追击,他现有的骑兵可不是公孙瓒骑兵的对手。
让他庆幸的是逢纪主持的涡水河防线非常稳固,没有受到公孙瓒的攻击,不过涡水对岸地盘尽失。
不过更让袁绍难看的是梁国国王刘弥,宣布支持朝廷任命的州牧公孙瓒,斥责袁绍和袁遗自私自利,盘剥百姓,打击士族,发动战争是为私利,自称州牧乃是造反。
袁绍愤怒之下,也顾不得面子了,命人将陈国国王和国相以及他们的家人押回汝南郡,严加看管,就怕梁国和沛国的事情再次发生。
不过此举却惹来朝廷、董卓、公孙瓒以及皇室宗亲等对袁绍连续声讨,令袁绍颜面尽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