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2章武举考试

汉末高顺 小小千佛山 1262 字 2024-04-20

这让高顺心中一动,说道:“顺已有解决之策,从每年天下选拔强勇之士,授予举人之位,可作为备用军官,战事来临,可随时扩编军队。”

举人是指被荐举之人;汉代取士,无考试之法,朝廷令郡国守相荐举贤才,因以“举人”称所举之人。

蔡邕安心的说道:“好,如此甚好!”

高顺感觉,若是武举人选拔考试能顺利进行,可为此后的文官考试做个表率,到时候的阻力会减少很多。现在是过渡阶段,他可以用系统高级文官,但是他的后辈却没有这个优势,只能从天下选拔可用之士,避免被士族垄断朝廷用人。

心动不若行动,高顺还是先咨询李强和马贵的意见,在得到他们的支持之后,又与戏志才和贾诩等人协商。

众人皆非常支持高顺的决定;特别是贾诩,早已看出高顺有考试选拔人才的意向,若是先从武将开始选拔,阻力会小很多,形成惯例,将来文官选拔的时候,就几乎没有阻力了。

由戏志才和贾诩制定细则。

他们把选拔分为县郡一级的选拔、州一级的选拔和天下佼佼者的选拔,三个批次,根据每州郡人口的多寡,制定了每州郡推荐人数的标准。

又对选拔时间,身份,年龄等做了诸多规定;对于监视考核人员的身份做了规定,以及细化对作弊人员的处理措施等。

高顺又做了补充,郡县选拔为第一年的春季,州选拔为当年的秋季,最终的天下选拔定第二年的春夏之交;这样的话,每两年循环一次,要是一年选拔一次的话过于匆忙。

对于天下第一名,则授予冠军郎的称号;第二名为榜眼郎;第三名为探花郎。

又要求戏志才等人以及李强和马贵等人皆参与这次武举人选拔考试,发现弊端或者不足之处,要及时调整、更改,力求做到公平、公正,选拔可用之人。

李强和马贵又被要求制定具体考核办法、流程等,并要求多咨询现役武将的意见。

忙起来后,高顺才体会到其中的复杂,不过他心中高兴。

贾诩最为冷静,又想高顺咨询道:“主公,您打算每次录取多少人?录取之后享受什么待遇?如何安排职务?又如何确定他们能胜任武官呢?对那些淘汰下来的州郡举人有何优待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