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反攻罗文峪

东厂督公 碑塔城主 1462 字 2024-04-20

恍然大悟地说道,“建奴既然往遵化靠拢,那么他们的后路,必然选在大安口、罗文峪两处。这两处是离遵化最近的长城关隘,若是他们战事不利,要退兵出塞,肯定会选这两处。”

秦书淮点头道,“赵将军明鉴。建奴贼夷兵力本就不多,他们不会沿途分兵,只会选择重要关隘驻兵,而大安口和罗文峪作为他们退出关外的必经之地,必然有兵把守。不过从目前来看,黄台吉的中军、阿济格的左翼军都在遵化附近,而岳托的右翼军主力在二十八日已到了石门寨,说明大安口和罗文峪的鞑子兵其实不多,主力应该是投降的汉军。这部分汉军战力本就不高,而且相信底层军士大都是被迫投降,抵抗应当不会太激烈。其中罗文峪离此地不过七八十里地,明日上午便可到达,到时我军以四千人围攻,当可破之!”

秦书淮所说都是史实。在罗文峪驻兵,留出退回关外的后路,这既符合用兵常识,也符合皇太极性格,所以他相信这点历史应该不会和有太大变化。

赵率教依旧眉头紧锁,看得出他对这个方案还是没底。

秦书淮继续道,“若是攻下罗文峪,到时我们只需放走一小股建奴去通风报信,再假装做出要继续攻大安口的架势,黄台吉很可能会认为我军有斩断其后路,围歼其主力的意图。黄台吉是个极为谨慎之人,在不明白我军具体布置的情况下,极有可能被我们唬住,从而发兵回援大安口和罗文峪,保住通往塞外的退路。如此,遵化之围自然可解!”

赵率教沉默了许久,又道,“秦千户所言,不过是个中可能。若是建奴不回援,而选择攻下遵化,继续西进呢?”

事实上,秦书淮对皇太极回援大安口、罗文峪抱有极大的信心。因为后金在入关初期确实比较谨慎,并没有太过轻视明军,毕竟宁锦之败犹在眼前。这点从很多史料上可以反应。比如代善和莽古尔泰就担心入塞后敌众我寡,被明军斩断后路而围歼,所以数次劝说皇太极退兵,再比如皇太极率两万大军外加两万厮卒仍不敢攻遵化城,因此在这种心理下,突然听闻出塞后路被截断,再联想起自己入塞后一路所向披靡,是个正常人都会怀疑明军是否设了圈套。

更重要的是,即便皇太极不担心、不回援,代善和莽古尔泰两大贝勒也势必会劝说他回援。这两人在初期是一直反对入塞的,只是历史上的明军实在太没用,两人最后才逐渐打消了疑虑,不再提反对之事。

退一万步讲,就算皇太极最终不回援,或者只回援了部分人马,一部分仍然进攻遵化城,秦书淮的目的也达到了。

救下赵率教和这四千精兵,就是他的唯一的目的。他现在要做的,就是千方百计地把赵率教忽悠到罗文峪去。只要能吃掉罗文峪那边的千把后金兵,有这层战功在,再加上自己和极赏识赵率教的孙承宗一起在崇祯面前帮他说好话,赵率教必然不会死。

赵率教不发一言,表情凝重地沉思起来。

这时,孟威也说道,“赵将军,秦千户所言句句在理。那黄台吉的大军和阿济格的大军是我们亲眼所见,将军切勿再中了建奴的圈套,徒送了四千将士的性命啊!”

孟虎和李敬亭在一旁也连声附和。

赵率教听到“四千将士的性命”几个字,眼皮子猛地一抬。这些将士很多都是他当年在前屯卫一个个收拢过来的,哪个不是跟着自己豁出命去的兄弟?这些兄弟别说自己能将他们的名字倒背如流,就是他们家里有几口人、几亩地,老婆孩子叫什么都能略知一二。

自己能从只有三十几个家丁的戴罪之人,坐到如今的平辽将军、左都督,不都是这些兄弟用鲜血给自己换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