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安城外的一座小土丘上,几个黑衣人见到无边无际的大军像一股洪流一般从西安南门而出,当即策马往渭南城跑去。
渭南城内。
李自成和刘国能得知洪承畴率大军南下后,都是大吃一惊,但随后两人的反应各不相同。
李自成强烈建议,先派快马去通知高迎祥,让高迎祥在商洛城外设伏,而渭南城内再出兵五万尾随明军。于此同时,他们也通知盘踞在渭南到商洛一带的各路“盟友”,让他们前来助阵。到时候官军一旦进入伏击区,那么将遭到前后夹击,“闯军”就可以借此难得的良机,毕其功于一役,彻底击垮官军,从今往后官军可就别想再踏足晋中、晋南一步了!
但是刘国能认为这么打太冒险了。其一官军多达六七万,就算他们召集十几万大军去打,也未必能打得过。其二,如果渭南城出兵尾随,会不会被官军发现?如果他们发现后在前方埋伏,那么在野外情况下,这五万人有多还能回来?要知道在野外,官军的战力是远胜于己方的。还有,对于什么三十六路“盟友”的部队,他刘国能是不报什么指望的,那些人都是乌合之众,谁还不知道谁?
两人就此发生了激烈的争吵。
事实上,也难说谁对谁不对。
李自成的办法比较激进,但是如果赌赢了就一劳永逸,官军要是这次再败,估计几年内都掉不出兵力来剿高迎祥了。
而刘国能的想法则偏保守,他认为先让官军攻城,消耗掉一部分兵力,然后渭南再出兵去救商洛,这才保险。他这么想自然是有理论基础的,因为官军之前在攻渭南时就损失惨重,而商洛的城池比渭南还大,兵比渭南还多,守城器械比渭南还好,官军一时半会怎么可能攻的下?正所谓兵法有云:久攻不下则士疲。到时候趁官军士气低迷、兵力大损之际,再集结重兵与他们决战,岂不是上策?
两人争执不下,刘国能说什么都不肯出兵。这么一来,李自成也没办法了。他手上就三万多兵马,要是没刘国能帮忙,是万万不敢去尾随六七万官军的。
洪承畴率领大军,历经两天两夜的强行军,终于在第三天中午的时候抵达了商洛。此时,商洛城里的高迎祥也早已接到来自渭南的提醒,并部署好了城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