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3章 无法感知的阴气

幽冥通宝 人面鲎 3505 字 2024-04-20

要想打开石门,这股阴气应该就是关键所在。

我退回宅院里,思考着将阴气祛除的办法,也动手做了一些尝试,摆了几道十洋志上记载的祛阴阵法,却都没有任何效果。

其实在做这些尝试的时候,我就意识到这可能是多此一举,杜康上次来到这里的时候,肯定也用过各种手段祛除阴气,连他都失败了,我就更不用说了。

最后一次尝试失败,我有些沮丧地离开密道,回到院子了。

十点钟的太阳已经变得格外耀眼,阳光从天空中铺洒下来,宅院里的老房子前都投出了厚厚的影子,而在黑影外侧,就是铺着阳光的砖地。

我眯着眼,看了看白色的太阳,又转过身,看了眼身后的密道,最终还是摇了摇头。

谁都知道,阳光是对于阴气来说有着很强的杀伤力,刚才我也在想,或许可以将密道的入口扩大,让阳光照到石门上,可这种事我能想到,杜康当然也能想到,他之所以没有这么做,肯定是因为这办法行不通。

事情仿佛陷入了一个死局。

我无奈地叹了口气,回到石墩前坐下,如今能做的,也只有等了,等到杜康回来,也好和他一起商量商量对策。

还没等我坐下多久,宅院外就传来了一阵嬉戏打闹的声音,我也是一时好奇,就起身走到门前,朝着外面观望。

两个年纪在六七岁的孩子正一边闹着,一边沿着山坡往老宅那边跑,两人手里都拿着一个黄色的铜盆,时不时用小手敲打一下,伴随着叮叮当当的脆响一起传来的,还有他们银铃般的笑声。

我靠在门框上,饶有兴致地看着他们打闹,不由想起了在重庆的那段日子,那时候我十几岁,小伟八九岁,我们也曾像眼前的孩子一样,在职工大院的胡同口追逐打闹,一闹就是整整一个上午,整整一个下午。

那时候的我们也和眼前的孩子一样,浑身上下没有几件像样的衣服,却从不为生活上的琐事发愁,如今却再也找不到那份无忧无虑的纯真了。

在我望着山坡上的两个小身影神游的时候,他们已经跑到了我面前,并在门槛的另一侧停下了脚步,我这才回过神来,低着头,朝他们笑了笑。

可他们接下来的举动,却让我有些摸不着头脑了。

就见两个孩子一前一后地将铜盆放在门口,其中一个年纪稍微大点的孩子还弯下了腰,将两个盆子并排摆好,随后又朝我伸出一只脏乎乎的小手,另一个孩子也是有样学样,将手伸向了我。

看到这副光景,我好半天没想明白他们要干什么,知道那个大点的孩子对我说了一个字:“糖。”

虽说我还是没想明白他们在干什么,但至少知道他们要干什么了,于是回身走到背包前,从里面拿出了一包能量棒,递给了年纪较小的男孩,对他说:“别吃多了,对牙齿不好。”

男孩一把抢过我手里的东西,拉上自己的同伴,欢天喜地地跑了,而那两个铜盆,却依旧整齐地摆在门前。

“放心吧,我心里有数。”我从烟盒里抽出两根烟,一根递给杜康,另一根叼在嘴上,拿出火机来点上,说着:“隐门在什么位置?”

杜康正低头看着手里的烟出神,听我这么一问才抬起头来,朝着宋铁夫身后的矮墙扬了扬下巴:“煤池子底下的砖打开,有个密道,隐门就在那里面。”

一边说着,他又将手上的烟还给了我。

“不抽吗?”我问他。

他只是摆了摆手,随后又开口道:“我一个人没办法将宋铁夫和毕坤同时运走,再说了,路上也需要有个人开车。”

这话的意思很明白了,他需要李淮山送他走。

李淮山走过来,将我手里的大半盒烟一次性全都拿走,一边冲着杜康点头:“行啊,明天一早,我和你一起走。”

杜康笑得有些尴尬:“不能等到明天了,现在就走。”

“这么着急啊。”李淮山嘴里嘟哝着,转过头来,给了我一个询问的眼神。

我点了一下头:“赶早不赶晚,你们今夜就走吧。”

李淮山无奈的叹了口气,但也没多说什么。

之前李淮山将车放在了田坎那边,从老宅到田地,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更何况他和杜康还带着两个俘虏。

我原本打算送他们过去,可杜康却婉拒了我的好意,说什么,趁着夜里光线暗,我正好可以在宅院里等一等,说不定会有意外收获。

我不明白他这话是什么意思,他也没有多做解释,只是嘱咐我千万不要硬拆龙眼,随后就带着李淮山,朝田坎那边去了。

他们两个一走,原本就过于安静的老宅院又变得空旷了许多,我一个人坐在离煤池不远的石墩上,望着夜空,脑子里反复回想着杜康刚才的话。

趁着光线暗,正好留下来等一等,他究竟想让我等什么,他口中的意外收获,又是什么?

整整一夜过去,老宅院的安静一直没有被打破,直到村子里的公鸡发出了黎明前的第一声啼鸣,我才知道天快亮了。

这一夜,什么都没发生。

太阳升起来以后,我点了炉火,拿出背包里的牛肉罐头,放在火旁熥热,等开口的罐头里冒出了热气,又拿了几块干面包,打算填一下肚子。

眼下这处老宅,似乎早已被村民遗忘了,我抱着有些烫手的肉罐子站在宅院门口,朝村里观望,偶尔有人从门外的山坡下路过,却也不曾朝宅子这边望上一眼。

这个村子人,在我看来都很怪异,他们身上有种说不出的味道,像是冷漠,又像是麻木,可有的时候,我也能见过村民之间互相问早,面对自己的乡里乡亲,他们的脸上,却也带着无比真实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