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8章 尸仙传说

幽冥通宝 人面鲎 3360 字 2024-04-20

据龙虎山的张真人推算,在当地作乱的邪祟,应该是异尸成精,传说在隋唐年间,曾有仙人在昆仑山中羽化,魂魄飞跃九霄,却将一具肉身留在了人间。

从隋唐到清末,历朝历代的天子都能寻找过这具仙人尸,却都无功而返。

眼下这只邪祟,极可能就是仙人尸身在数百年岁月里吸收大山精华,自行修出了元神。

像这样的东西,一般的术法怕是无法撼动它,只有借助九天真雷和三昧烈火才能将其杀死。

再过一日,土司就会派农奴入山,空云道长立即前往附近村寨,购置了一百六十一根梁枝,一千一百五十张黄纸,连夜扎出了二十三副替身纸人,每一副纸人都由七根对应天罡星位的梁枝、五十张浸过朱砂水的黄纸扎成。

第二天,农奴进山,姚玄宗用迷魂香将他们迷晕,再由白山子和空云道长将替身纸人送入山峡。

在众人的视线中,二十三副纸人腾空而起,黄纸连同梁枝,全都在一瞬间化作散沙般的细渣。

劲风驰过,山峡中的碎渣被风卷走。

纸人身上早已做过布置,不管飞到哪里,空云道长都能感应到上面的灵韵。

风力过后,空云道长就带着大家离开山峡,循着灵韵的气息一路西行,花了整整两个日夜,才在大月湾附近找到了一口隐蔽的山窟,灵韵自进入窟中以后,就再也没有出来。

众人见窟中炁场异样,不敢贸然深入,只能在山窟外布下大阵,割断了窟口和外界的炁场流通,等待邪祟出现。

炁场被断,邪祟无法施展术法,它本就是靠汲取活人血肉维生,不能在窟中施术,就无法进食,半个月后,邪祟耐不住饥,从山窟里冲了出来。

就见这邪祟本是垂垂一老者,鹤发童颜,身姿轻盈,然从头到脚,却散着一股邪煞。

借着在窟外布置的大阵,四人和邪祟展开了连续五夜的恶战,终于引来九十九道真雷,打散了邪祟元神。

元神破灭,可尸仙的肉身却完好无损,张真人担心这具肉身历经百年之后,又会化作邪祟为害人间,只能和众人联手招来三昧烈火,试图将这具尸身焚毁。

却没想到,烈火撩动间,只只能烧毁尸仙的外袍和发须,皮肉丝毫无损。

等到四人精力耗尽,火苗最终退去,姚玄宗上前查看尸身,发现在尸身的左胸上,镶着一个黑色的小盏,那东西长在肉里,被一根根肉柳缠绕着,姚玄宗发现它的时候,那些肉柳还在不断生长着,像是要将小盏遮盖起来。

姚玄宗赶紧出手,用力将小盏拔出,翻过盏身来一看,就见小盏底部刻着两个大篆体的古字:炼骨。

说来也怪,小盏刚被拔出来,地上的尸身就开始出现变异,先是浑身骨骼在一阵噪响中碎成了渣子,皮肉瘫软下去,变成了一个干瘪的囊,在这之后,尸身上的血肉也开始溃烂,一时间臭气熏天。

当时姚玄宗从仙人尸身上取下的小盏,就是苏汉生一脉延传三代的炼骨皿。

而百年前的尸仙一战,也让白山子耗尽了毕生修为,第二年春天,他就在昆仑山仙逝了。

孙路远和李淮山一样,都是那种碎嘴子,他讲出来的故事,那当真是老太太的裹脚布,又臭又长。

不过当年的昆仑尸仙事件也确实比较复杂,不是一两句话就能概括出来的。

1912年阴历七月,一堆马车穿越了川蜀的烈暑,沿着楚玛尔河逼近昆仑山脉。

据说车队的主人是个晚清富户,为了逃避川地的革x命大潮,这次特地带上了家当,跟着老婆回娘家避难。

他老婆的婆家是昆仑山下的土司,车队的目的地,也正是土司国主寨所在的大月湾。

自车队进入大月湾地界以后,路上就见不到活人了,偌大的农奴园子里看不到庄稼,只有大片野草,偶尔能看到鸟类振起翅膀,在荒僻的天地上空兜着圈子。

富户觉得情况有异,想撤回去,可他老婆已经十几年没有回过老家了,思乡心切,怎么都不肯离去。

这女人性子烈,富户劝不动她,只能答应先去主寨看看,要是没什么事就住下,可要是情况有异,就赶紧离开。

来到主寨门前,不管富户和家丁们怎么吆喝,里头就是没人回应。

后来还是跟队的厨子发现,在寨墙的守望亭里陈着一副人骨,富户胆小,一看到那副骨骸顿时吓得魂不附体,说什么也要走。

可他老婆担心娘家人出事,见富户执意要走,竟把富户给绑了,之后她有让人想办法打开了寨门,很多人不敢跟着进去,就在外面等着,富户的老婆指使不动他们,但又怕他们带着富户离开,于是心一横,竟背着富户进了寨子,有几个家丁怕主人出事,也前后脚跟了进去。

一进寨子,才发现偌大的寨园里,只剩下了一堆堆白骨。

怪就怪在,每一具骸骨身上,都套着完完整整的衣裳,颅骨上还套着一串串头饰,甚至有些骸骨的手里,还攥着牛角杯。

这些死去的人,好像就是在一瞬间变成了骸骨,死前的一刻,这里还是一副把酒言欢的热闹场面。

在地面上,还散落着一些金银打的盘子盏子,倒在院角里的酒桶碎了一道口子,流出来的酒水早就干了,只在地上留下了一片干涸的酒渍。

富户看到这一幕,几乎吓得昏死过去,他老婆也被惊到了,不敢继续深入,赶紧带着几个家丁往外冲。

跑到寨子外,竟发现没进寨门的随行者全都成了尸骸,就连拉扯的马,都成了散落在地上的骨架。

车上的家当也不敢再要了,一行人只顾没了命地跑,一直跑到临近的土司国,才总算松了口气。

当时白山子正在昆仑山一带清修,那天他下山购置食货,正好碰到这群人。

这位白山子,恰恰就是苏汉生的太师父。

富户当时已经没了盘缠,只能带上老婆,在民宅间奔走讨食,白山子见他们可怜,就施了他们一顿粥米。

要说这个富户,也不是个没恩情的人,他感念于白山子的恩情,又见白山子穿得破旧,就告诉白山子,他在大月湾一带舍下了不少金银细软,如果那天世道太平了,白山子可以去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