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一十六章 无奈

这一次,冯一平说了一个毫不意外的答案,“我们最好还是得在研发方面投入更多,力求在相关的专利方面,有更多的积累,”

“尤其是我们高科技公司,更应该注重知识产权,这不但是创新型科技公司的基本要素,也是是行业的基础建设,跨国公司尤其是美国公司,经常用会专利作为压制或者挑战竞争对手,”

他当然知道,宏达电未来最大的问题,不会是这个问题。

在宏达电辉煌的时候,在王总靠着宏达电的表现,成为他们那边的首富的时候,雷布斯尚处于要靠在记者面前摔手机来证明产品质量的段位,华为余承东的大嘴还没有声名远播,步步高的段永平还在跟网友讨论万科股票值不值得买……

这些慢了她一大步的人,在后来的几年里,却一个个的超越了她这个在智能手机领域的先行者,并把她和宏达电,摔得越来越远。

为什么国内的那些后来者能成功,王总和她的宏达电,却日渐式微?

最大的区别,在于无论是雷布斯,还是余大嘴,或者是段永平旗下的“o”“v”,都非常看重庞大的国内市场,反观宏达电,他们市场开拓的重点,一直都是欧美,从来没有把国内市场当作重点。

这也是很多港台企业的通病,他们一方面言必称内地的市场多么多么重要,但在内心里,可能从来没有这样的认识,原因,可能是一贯以来,在经济方面的优越感吧。

所以到最后,也不可能得到国内消费者的认可,所以到最后,他们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内地的公司,一步步的超越他们……

只是,冯一平相信,就算他现在说这样的话,估计也不会有太大的作用,因为无论是王总还是周总,应该通过多普达的运作,对内地市场,有了足够的了解,但是显然,他们还是有些看不上内地市场。

就像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一样,你也不可能让一个人重视他在心里就不重视的市场。

好无奈的,不止是外面精彩的世界,也不只是爱情。

“专利和专利纠纷,一直是我们非常注重的领域,”王总说。

这一点,他们确实很注重,因为原来发展势头良好的威盛公司,之所以大不如前,还是因为和英特尔的专利官司。

冯一平看了那边踌躇满志的几位一眼,有些事,看来是改变不了。

他引用了一句前国家领导人的话,“一个人的命运,固然要靠个人的奋斗,但是也要考虑历史的进程,”

“冯总说得对,”

冯一平笑了笑,“来,我们喝酒,”

“王总,还有事?”冯一平也停了下来。

“哦,没有,冯总,晚上见,”王总摇了摇头,笑了一下,“你留步,”

是什么问题,让她欲言又止?但冯一平也没心思去想这件事,斜对面的会客室里,周星宇陪着的几位官员,已经笑着站了起来;另一边,教育事业部的肖经纬,也和几个人,在办公室里翘首以盼,香山上一错过,他就等到了现在……

另一边,宏达电的几位直接住进了对面的假日酒店,如果是那些讲究的企业负责人,嘉盛商务区的假日酒店,此时还没有能力接待他们,因为此时酒店里的总统套的那两层,全被三星给包了下来。

好在他们只选了一个商务套房,其它的全是标间,而选择了一个商务套房的原因,也不过是因为需要一个会议的空间,以及更好的一些处理工作的条件而已。

其实以宏达电现在的成就,他们自然不用这么节省,就在去年4月,宏达电的股价,就超过的1000元新台币,成为台股的股王,已经有人在推测,这位王家的公主创办的公司,究竟还要用几年,超越她父亲创办的帝国。

但显然,和其它台商一样,在成本控制方面,他们是一脉相承的。

回到酒店,个人处理了一些工作后,大家集中在商务套房的小会议室里,周总又感叹了一句,“真是年轻啊!”

和冯一平他们这些80后的人相比,周总他们这些60年前的人,刚好是隔了整整一代。

王总看起来没有在冯一平办公室时那么爽朗,“我记得,这边几年前,还在讨论80后的重重陋习,说他们是小皇帝,小公主,是垮掉的一代,”

“可是,我们看嘉盛,不说冯总,围在他身边的人,大部分也都不到30岁,他旗下很多公司的负责人,也都还不到四十岁,”

她看自己这边的人一眼,30岁以下的,很少,而且没担当什么重要的职责。

“周总,在我们那边,你接触到了多少能像冯总这么年轻,能真正有志于创业,还能让你留下印象的人?”

周总闻言摇了摇头,“很少,”

他说的这个很少,已经是非常客套的说法,应该是没有。

“我们那边的年轻人,才真是垮掉的一代吧,”王总说。

得益于之前几十年的发展,他们那边,倒是崛起了一些公司,进而有了一些“豪门”,但就是和她同辈的人中,也就是第二代中,目前创业有成的,也是少数,至于说第三代,创业,不存在的,一个个的,都争着往报纸的娱乐版上挤。

而岛内财经版上登出来的照片里,主力还是王总他们父辈的那一代人,哪怕能掩饰住头上的白发,也无论如何遮掩不住老态来。

王总叹了口气,小会议室里大家的情绪,俱都低沉下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