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六四章 时代的无奈

“也好,磨刀不误砍柴工,你们这样做是对的,记住一定要做好安全工作,本宫不希望隔三岔五就听到塌方死人的消息。”李承乾想到后世的一些矿山塌方的案例,忍不住提醒道。

对于大唐的一些贵族或者官员来说,人命其是是最不值钱的,没有几个人会在乎,报喜不报忧也是他们的正常习惯。

每年汇报采了多少煤,采了多少铜,可是死了多少人却被隐瞒了下来。

这是李承乾不想见到的,到了他现在的位置终于可以体会实事求是是多么重要。

那些报喜不报忧的官员或许是出于不想让上头烦心的目的,也有可能是为了自身的利益考虑,但这对太唐百姓是不公平的,对大唐的未来同样是不公平的。

以前的一切皇朝之所以会覆灭,还不就是因为下面的人报喜不报忧,上面的人也只是喜欢听一些顺耳的东西,而讨厌一些不利的消息。

正是因为这样,百姓中积蓄的不满情绪才会一点点的酝酿发酵,最后导致叛乱的爆发。

大祚荣其实心中对李承乾的叮嘱是有些不以为意的。

在他看来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就是为上层的人服务的,他们的死活其实并不重要。

当然,这里有一些历史和见识上的局限性,但不可否认的是,他的想法正是大唐大多数人的想法。

而这个大多数,便是指除了李承乾之外的所有人。

甚至就连经常把水能载舟挂在嘴边的老李,其实骨子里也并没有真的把这个天下所有穷苦人放在心上,他也同样是抱着利用的心思在喊口号而已。

转眼间,半年时间已过,整个辽东,不或者说整个东北已经起了另外的变化。

弄的大祚荣也不知道应该说好呢,还是应该说不好。

总之上京述职的大祚荣觉得,以前想要打进辽东的行为挺特么二的。

“怎么样,从东北赶到长安,这一路累坏了吧?”书房中,李承乾命人给大祚荣送上茶水,露出一抹制式化的笑容问道。

没办法,习惯养成了,改都改不回来,每天接待大量进京述职的官员让太子殿下笑的脸有点抽筋,想严肃起来都有些费劲。

“回殿下,累倒是不累,现在铁路已经快要修到沈城了,臣这一路都是坐着火车过来的。”大祚荣接过茶水,谦卑的说道。

“嗯,这个事情本宫也知道,好事,这是好事儿,而且你在这其中功不可没啊!”李承乾点点头,看着大祚荣说道。

“殿下谬赞了,一切都是大祚荣该作的。”大祚荣赔着笑,端着茶水继续说道:“当初是臣无知,竟然还想着能够窃取辽东,现在回首往事,惭愧啊!”

“算了,旧事不要提了,人生在世,谁还没冲动过几次,只要以后做事情多过过脑子,考虑好前因后果便是了!”

“是,臣尊令!”大祚荣一边答应,一边如释重负的松了口气。

上半年的时候,在他辽东那边没少折腾,给辽东造成了很大的破坏,这次上京他甚至有被砍头的心理准备。

可是没想到竟然如此轻松的就过关了,这是他万万没有想到的。

“大祚荣,说说你对东北建设的看法吧,你觉得你们那边最缺少的是什么?”前面的套话说完了,李承乾将话题拉回到正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