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报名者积极踊跃,也就在情理之中。
当然,工部也遵循了杨沐的旨意,在一些轻松细致的岗位上,倾向于家庭贫困的妇女,家庭负担沉重的优先。
一次性,一共召了五千多人,其中妇女就占据了三千多。
民间议论纷纷,这个政策的出台,相当于奴隶税制改革后的另一个大动作,前者是解救奴隶,后者是提高女子的地位。
其实,杨沐也没想过这么多,他的初衷是解放生产力,毕竟女性在整个国家占据着一半的比重,如果恪守传统在家里相夫教子,干一些基础的农活,那就有些浪费资源了,轻工业才是她们最好的舞台,这一点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得到过很好的验证。
培训和厂房建设同步进行,十二月中旬,两座工厂正式投入生产。
印刻的第一本书,即是《寓言故事》,这本书放在后世,其实也就是一本启蒙读物,但是在这个故事匮乏,从未有过寓言先例的世界,就犹如一滴水落进了滚烫的油锅里,与众不同。
寓言这种文体,本身就是浅显易懂,老少皆宜,阅读起来也不需要太高的知识水平,蕴含的哲理引人深思,回味悠长,自然也让人耳目一新,口口相传。
所以,当杨沐把手稿递到孔尚贤面前的时候,后者激动不已,直接看得入了迷。
这让杨沐直撇嘴,不就是狼来了、农夫与蛇、画蛇添足、乌鸦喝水之类的小故事么,有这么大的魅力?
杨沐不信邪,又把它给了姬翎儿和皇后等后宫女子观阅,也得到了一致的好评。
当即,杨沐就决定用它试试水,让印刷厂生产了三万册,通过报纸销售渠道,二十文钱一本,批发了下去。
结果,销售情况也很符合预期,这本书受到了贵族的追捧,第一天就卖出了将近一万本,贵族子弟几乎人手一本,经济能力稍微好一点的老百姓,也纷纷掏钱购买,皇城就消化掉了一半。
当第一批书籍运抵申国和郑国之后,也在上层贵族中间掀起了一阵风潮,三四天的功夫,另外的两万本也销售一空。
由此,杨沐彻底放下心来,命令印刷厂再加印了十万册,让商队运抵北方的大盛国进行售卖。
批发价格,暂定为每本书一两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