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章

不朽大皇帝 沙眸 5245 字 2024-04-20

在这些国家中,最吃亏的应该是阮国。

众所周知,在此之前阮国与苍国的关系一向非常的密切,包括苍国内最先进的武器,譬如骑兵所有用的弯刀与步兵所用的朴刀等等,苍国都非常慷慨的卖给了阮国。

除了阮国之外,就只有楚国和魏国在几年前因为战略需要,购买了一批。

而其余的物资,例如大白纸和压缩饼干,或者是书本与雨伞之类的,民间的商队来往密切,两国都从中获得了实打实的好处。

从某种意义上来,阮国就是在借势。

借用苍国先进的技术,壮大本国的力量。

这一点,杨沐非常的清楚。

因为,在地球上的十九世纪时期,寻求对外扩张的日本也是这么做的,在其军工产业上,其实在尖端之处也非常的弱小,但就是通过不断的购买其余国家的装备,比如军舰和火炮飞机等等,迅速壮大己国,而后一跃成为亚洲的军事第一强国。吴国皇帝的心情,犹如黑暗中的一盏蜡烛。

他明白,四周都是黑暗。

但是不知道在前方的什么地方,肯定还会有希望!

希望在哪里?

会盟结束后,他连夜率领人马出城,快马加鞭返回国内。

由于今日天气晴朗,所以道路也都通畅,在苍国内有水泥路和轨道辅助,出了苍国之后又有四通八达的商道,只是十几日的时间,他便返回到了吴国。

一回到国内,便紧急召开了一次大朝议。

商讨会盟之后,吴国的避难之策。

一时间,国内人心惶惶,贵族势力纷纷外逃。

吴国皇帝也不后悔,毕竟这个消息迟早要传到吴国,不如趁早平息负面影响好。

于是,在几位皇族大臣的建议之下,吴国皇帝下令,以铁血手段接连杀了上千贵族,终于暂时止住了这一股外逃风。

其后,就是振奋人心的策略了,散尽皇宫内库之财,赏赐给边关将士。

同时,目标一致对邵国开战!

此时,诸国皇帝都还在会盟商讨细节,周边各国的皇帝都好不在国内,这便给了吴国一个很大的可趁之机。

策略一立定,立即开始了紧迫有序的运转。

大军正在云集,头一件大事是任将。

目下,吴国大将吴贲与楚国交战之外,其余的诸多大将也都有使命在身,原本一班齐整整的大将顿时显得单薄起来。

反复思忖,吴皇接受了臣下的建议,赐几位遭受贬谪的大将无罪,重新启用。

中军司马、幕府大将、统帅、先锋等等,任将之事方初告了结。

第二件大事,是会同国尉府等相关官署,一一确定调兵事宜。

自灭国大战开始,无论分合,吴军对外出动的总兵力始终保持在一个范围之内,也就是说,当年所有的大军始终在关外作战。

伐晋之打了一年多,因始终未出现兵力匮乏之困境,也就没有再行征发国人入军。

目下,伤亡连同既往伤亡,新军兵员已经锐减三十万余,再减去留镇边疆的,主力大军统共只有二十万余,距预计的五十万大军相差尚远。

故此,要调集五十万灭邵大军,实际上便是要以这二十余万新军为主力并聚合整个吴国的兵力。

大举调兵关涉各方,须得皇帝亲自出马筹划并随时决断。

丞相人等,由四方各出一名精干大吏组成一个聚兵署,依照四方长官商定的方略实施调兵,主要关塞守军,一律调出由副将率领的三成兵员,合计二万上下,另外的驻兵重地是拱卫皇都的,同样调出八成,最后总共合计,堪堪五十万大军。

此后,一旦被外邦军队突破边关,吴国内再无抵抗之力。

但是,他只能这样了。

冒险一战。

吴国皇帝给所有的发令官署都明白限定了时日,无论艰难险阻,十日之内所调军马必须开到指定大营,完成兵将统属之整编。

第三件大事,备细确定兵器打造修葺与粮草辎重方略。

吴国军队的兵器装备经历了诸多大战,早已经残败不堪,此时便要凑出一套可用的兵器。

根基疏浚完毕,已是十日之后了。

此时,各国皇帝刚刚回国。

譬如邵国皇帝,还在苍国皇宫。

幕府人马辚辚上路。

“诸位将军,灭邵之功,在此一役!”

几日之后,幕府人马抵达南阳大营,

这些小国家的赔款,大多是赔偿给其余小国的,占了总数的一半有余。

这也无可厚非,毕竟九个小国的财力是很有限的,加起来都还没有一个晋国富庶。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赔款并不是凑到一起划分给各个国家,而是划分给周围的那些胜利的小国。

从金额上来看,各大战胜国都获得了一定的利益,比如武国就获得了一千万两白银的赔款,相当于其国内两年多的赋税结余,而当初的付出,只有区区不到两百万两而已。

一直炎国,因为在大战后期支援了苍国五十万石军粮,也获得了五百万两的赔款,获利何止十倍!

小国的赔款问题商议完毕,就到了主要的晋国了。

晋国的富庶,在整个大礼王朝都是有名的。

自古以来,晋国所占的广大地区,水系发达,是盛产粮食的地方,矿产丰富,自从晋国吞并各国以后,就独占了天下最富庶的地方,国力强横,足以支撑起源源不断的大战。

所以,到了赔款的时候,晋国一下子成了当之无愧的大户,几番商讨下来,一共需要付出八千多万两。

听起来,似乎不是一个很大的数字,但是如果把那些失地撇除在外,那么被瓜分过后的晋国,负担就非常之大了。

且不说其余的国家如何,就说苍国,就获得了一笔巨大的赔款,总计五年还清的赔款,一共高达两千多万两。

这个赔款数额,是根据出兵人数与伤亡两个因素一起确定的,苍国出兵人数虽达到了将近百万,但是整体伤亡并不是很高,所以也两千多万两的数额,倒也正常。

由于时间有限,后续的计划只是暂缓了下来,留待明日再议。

待散场之后,各国皇帝陆陆续续回到了行宫。

只有阮国女帝与邵国皇帝,慢吞吞的留了下来。

果不其然!

杨沐暗自偷笑,正如他所预料的那样,前者是食髓知味,在不胜簪的药力下,对他难舍难分,并且在生理本能的驱使下,不自觉地留了下来。

而后者,则是国家利益。

很明显,眼下的苍国是邵国的唯一希望,邵国皇帝紧紧抓着苍国这根救命稻草,此时表现得急不可耐一些也是可以理解的。

“你还没有回去?”

杨沐看着阮国女帝,似笑非笑。

“你管得着么。”

阮国女帝一副冷淡的样子,没给他好脸色,转身对身边几个侍女低说了一声。

“陛下,这……”

听了她的话,为首的侍女很是迟疑,颇有为难之色,而后警惕的看了杨沐一眼,虽然一句话都不说,但是其中的警惕之意不言而喻。

把我当贼一样防么?

杨沐心里里暗暗不爽,他知道,这些人都是阮国女帝的贴身侍女,肯定是心腹中的心腹,昨晚发生的事情肯定是知道一二的,或许昨天皇后与妙曦二人在掳人的时候,还将她们制服,这个时候表现出一些敌意,也是情理之中。

只是,什么时候几个侍女,也敢给皇帝脸色看了?

当即,杨沐的脸色就掉了下来,变得十分难看,重重地哼了一声,对沈安使了一个颜色。

立即,沈安从杨沐的侧面冲了出来,拂尘一抖,直接攻向了几个侍女。

“嘭!”

一声闷响,为首的侍女直接飞了出去,后退了十丈有余,直接靠在一张案几上,颇为狼狈。

杨沐的眉头皱了一下。

怎么说,他也不是以前那个什么都不懂的武学小白了,一眼就看出来,这个侍女的武功其实并不比沈安弱,在对招之前,也有足够的准备时间,可以看出整个过程中,侍女根本没有抵抗的心思。

显然,她是在忍让。

当然,承受这一击的阮国侍女并未受太重的伤,只是咳嗽了几声,就再次站起身来。

杨沐明白,这是作为一个侍女的基本素养,没有皇帝的授意,不可因为任何的己身因素,贸然做出什么有深意的行为。

因为,在外人看来皇帝身边的贴身之人,就代表着皇帝本身的态度,一旦造成了误解,那就是无法挽回的后果。

“真是没劲,朕想找个机会惩罚一下几个侍女都不可能了,实在是太无趣了。”

无趣,这是杨沐心里最直接的想法。

身为帝王,特意为难几个侍女那就太没劲了,其实他也有一些旁敲侧击的意思,想要探一探阮国女帝的虚实。

“陛下万乘之尊,何必为了一点点小事动怒,朕留下来是要商讨会盟中的几处大事,可没时间在这里干耗。”

哟!

还挺傲!

杨沐怎么能不知道阮国女帝的真实想法,他非常理解这种表面上的傲气,只是一种在外人面前的坚强掩饰罢了。

或许,她以前并不是这样,但是当久了皇帝,或多或少都会沾染这种上位者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