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局的变更,就是从那一次晋城会盟,晋国兴兵攻打魏国开始的。
所以,魏国人可以放下对阮国的仇恨,但是始终对晋国怀有敌意。
比如,在唐穆率领中军与魏军会师的时候,就遭到了魏军将士的冷嘲热讽,虽然表面上按规矩接待,但是其实也存在着极大的利用之心。
譬如,攻打礼城的指挥权,直接被魏军给剥夺了。
唐穆虽然没有办法,但是也只能认下。
最终,魏晋大军会盟。
魏军大将公孙止,又指挥麾下的部队,强攻了礼城两日。
由于低估了礼城的防御能力,尽管当日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很多士卒爬上了城墙,但是考虑到天色已经晚了,公孙止仍是决定暂时撤兵,回归大营。
回到大营后,他派人将晋国军队的主将唐穆请到了帅帐。
唐穆此人,论带兵的能力,可以说是不上不下,但却是晋国皇帝的老丈人,所以这些年在晋国的军中混得还可以,颇受晋国皇帝的器重。
片刻后,唐穆孤身而来,在帅帐面见公孙止。
“唐穆见过公孙大将军。”
“唐穆将军。”
在相互见礼之后,公孙止邀请唐穆在帐内坐下,微带叹息地说道:“我早知礼城不好攻打,不曾想竟是如此棘手,苍国的守城力量,也名不虚传……今日的战事,唐穆将军想必也看到了,不知有何破城良策?”
唐穆讪讪一笑,说道:“礼城原本是天子王畿之都城,城防自然牢固,加之被苍军改造,早已不是寻常关隘可比,一时之间,本将也想不出什么破城的计策。”
他这话倒也是实话,唐穆并非是什么军事奇才,用兵可以说是中规中矩,从带领晋军南下开始,之所以能够长驱直入都是苍国没有认真抵抗的原因,并非是晋军的非凡战斗能力,更非是他的领兵才能。
如果他早有破城的计策,也不会等到现在还没攻破,以至于抽不出兵力回援后方关隘,走到与魏军结盟的这一步。
晋国的接连取胜,极大的刺激了其余的几个国家。
自从阮国增兵挺进之后,魏国和莽国也加大的了行动,积极往王畿之地汇合。
似乎,只要攻破了王畿之地,就算是攻破了苍国一般。
诚然,新苍城的位置离王畿之地不远没错,距离礼城不远也是事实,但是真的攻破了礼城,新苍城就指日可待,苍国就要灭国了么?
要知道,新苍城的北方,可是有玄武军团驻守的。
而在此之前,放任晋国大军一路南下,也并非是苍国大军打不过,而是玄武军团故意放水,吸引诸国的兵力。
毕竟,打仗要先挑软柿子捏,诸国都知道这个道理,就比如阮国和莽国,如果不是看到晋国取得了如此的战果,从而将兵力派来的话,那么极有可能先选择攻占楚国之地。
这当然是苍国无法容忍的。
因为,自从熊敏讷被毒杀,楚国遗族失去了最大的联合可能之后,复辟的可能性降到了极低,哪怕是流亡阮国的那些楚国所谓的正统,不过是小丑三两只而已,并不被楚人所认同。
加之这几个月来,苍国加大了对楚地的投入,有意培养民众的意识,打地主,分田地,平冤狱,每一项都深入人心,然后又任命了楚地的官员,打消百姓们的心理防备,所以现在即便是楚地本土的百姓,也渐渐接受了自己的身份,并且成为苍国政权的捍卫者。
假以时日,楚地就是苍国不可分割,极为重要的一部分。
如此一块肥肉,当然不会在还没叼牢靠的时候,就让诸国来争抢。
在土地上,苍国奉行的,一直都是先自己占领,彻底的同化之后,然后再拿出来打仗的方式。
这是一种先得民心再打仗的方法,与各国奉行的打压盘剥吞噬的方法有着本质的区别。
所以,杨沐与几个主要大臣商议,决定先将各国的军队往苍国本土引导,减轻青龙军团的压力,等到云国灭亡,楚地更进一步的消化后,再开启全面战争。
再一个战略意图就是,等到晋国军队南下后,北方的玄武军团正好可以将晋军的后路切断。
九月,阮国和魏国的军队果真上当了,投入了更多的兵力前往王畿之地。
与此同时,苍国的军队并不在边疆设防,让晋国的军长驱直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