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畿之地是整个大礼王朝最为肥沃的地方,也是位置最好的地方,似乎是一个天然的天下中心,所以这里常年气候适宜,即便是冬天也很少下雪,就算是下雪,也几日的功夫就融化。
这等天气,也算是冬天交战中的一个有利条件了。
至少,目前交战的双方都是这么觉得的。
譬如阮军,这次一共出动了三万骑兵,如果下雪天的话,骑兵就不太方便移动,在雪地里也没办法进行大规模的作战。
这样一来,整支军队的战斗力,都会直线下降。
玄武军团开拔,自然引起了周遭各军的注意,局势剧烈震动,各军各部紧急开拔,纷纷赶往礼城周围。
由于占据了礼城周遭的几个小城,所以魏军自然不想首当其冲,直接下令让驻守在礼城东部的几个小城里的守军撤出。
这就相当于,玄武军团因为三支敌军的小心思,不费吹灰之力,不费一兵一卒,直接就占领了临近礼城周边的几个小城,相当于直接解了礼城之围。
十月初六,玄武军团派出了两万将士,进驻到了礼城。
三支敌军,谁都不想单方面先跟玄武军团打起来,自然也就没人在礼城外面阻止。
得知这一情况,魏军的大将军公孙止久久无言。
三国大军,虽然有百万之众,在规模上堪比伐晋之战,看起来十分的强壮,但是实际上呢,根本就是各自为营,没有统一的调度,与伐晋之战时相去甚远。
就比如魏军丢失的那几座城,如果有统一的调度,岂会出现今日的状况?
如果三国结成联军,交予他一人统领,那么今日肯定会发生一场硬仗,据关而守,并且以此为据点,与玄武军团对峙。
但是现在,不仅白白送给了玄武军团几座据点,而且还把礼城这个囊中之物给丢了,让玄武军团能够据关而守,简直是如虎添翼。
“不行,这个样子下去不行。”
公孙止在营中踱步,而后写了几封密信,让人送去阮军和晋军大营。
……
阮军大营。
阮阜宁看了信件之后,久久无言。
因为信中,公孙止言及,让三国军队组建成联军,统一调度,而后主动出击,对抗玄武军团。
阮阜宁陷入了沉思。
当初,伐晋一战,他对公孙止还是很了解的。
论统兵才能,论公平公正,都是没得说的。
但是,此一时彼一时,现在总共也就三支军队,若是组建成了联军,难免有失偏颇。
到时候,阮国大军一个不好,就可能吃亏。
可如果是自己统兵……这个可能几乎没有,因为就连软阜宁自己,都知道自己的斤两,统帅阮国自己的几十大军尚且需要几个谋士和大将协助,要是统帅三个国家的军队,估计这一仗也就不用打了,似乎没有赢的可能性。
但是,如果不让公孙止统兵,换做晋军的大将军唐穆,他又不放心。
不结盟更是不行,因为这段时间,就连他自己都像是无头的苍蝇,既想要挫败玄武军团,又不想比其余的两国付出更大的代价,甚至是想坐山观虎斗,收渔翁之利……
从大局来看,似乎只有结成联军,才能够对玄武军团造成威胁,不然的话,很有可能不攻自破,自己内部相互忌惮和退缩,就先瓦解了。
阮阜宁很清楚,别看自己三支军队有百万之众,但是如果各自为战,内部消耗,不断错失良机,那么面对强悍的玄武军团,根本没有丝毫的胜算。
结成联军之后,只好不会像现在这样,像是无头苍蝇一样,到处瞎忙活。
……
同一时间,晋军大营中。
唐穆手里也拿着信,在幕府中踱步,旁边是几个心腹将领。
他的想法,和阮阜宁差不多,但是还多了一层,那就是魏军会不会借机报复。
当年的讨伐魏国,致使魏国一蹶不振,前不久又匆忙撤军,让魏军付出巨大代价之后,功亏一篑……
要是新仇旧恨加在一起,他十分担心公孙止会公报私仇,而一个联军的统帅,想要一个报私仇的机会,那简直是再简单不过了,譬如将晋军安排在阵前,做先锋队伍,或者说是调动去攻打难以攻克的城池,更甚至直接让晋军去跟玄武军团的主力硬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