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认为,自己这边虽然集结了三十万晋军,再加上康国内的二十万大军,人数上几乎是归义军的两倍,但是要守住康国,并不容易。
没错,他的目标只是守住康国。
他十分清楚己方的实力,正面大战绝不是归义军的对手,而这场诸国伐苍之战,决定胜负的是各国的主力军团,并不是他这一支救援康国的军队。
所以,他只要带兵抵住了归义军团,便是为这场战争做了最大的贡献。
到了二月二十一日,三十万晋国经过十几天的调动,终于都从边境进入到了康国待命。
五万归义军主力,也都停止了四处扩张,开始防范起来。
归义军团多年无战事,所以在战术风格上,还是比较保守的,也没有什么特殊的打法,所以干脆就采取最为稳妥的办法,守住已经占据的城池,谨防被偷袭和包围。
对此,归义军团的大元帅杜边,就果断的下令主力大军挺近,绕过尖离要塞,突入到康国的东南边境。
经过长达十余天的鏖战,最终归义军的主力成功进入到了康国,化解了以尖离要塞为后方的先锋军的窘迫,形成了犄角呼应之势。
不得不说,秦堪的军事才能的确非同一般,接管了康国各军队的指挥权后,直接下令在各城池和沿线实行连保之法,只要发现归义军团进攻,立即就点燃附近的烽火信号,同时派出大规模的军队去进攻归义军驻地或者归义军占领的城池。
这样一来,归义军就有些束手束脚了,往往大军刚一开拔进攻,没多久就收到其余的地盘被攻打的消息,只能够收兵撤回支援,连日来收获甚少,大军一直停滞不前。
这让杜边十分焦急,这种连保之法被敌军越用越纯熟,归义军团虽然有两路大军,但是却如同深陷泥沼,无法寸进。
这不禁让他想到了当年伐晋之战的案例,难道归义军也会要被困在这里了?
可是,朝廷下的命令是,三个月要解决康国问题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