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2千里无人烟,明末特种兵
【今天的章节奉上,求求收藏订阅啊!!】
轰隆隆!
剧烈的炮鸣声,此时响彻在通州城外,一颗颗铁质炮弹,在半空中划过一道弧线,便会落入通州城内。
这个时候鞑子正在进攻通州城,而且动用了超过一百多门红夷大炮进行轰击。
“将军,鞑子的炮火太猛了,东城的韩将军派人来求援,韩将军说再不给他派援兵,他就收不住东城了。”
通州城中府衙,一名明将士卒骑马冲到府衙门口,然后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冲入府衙,来到洪承畴跟前汇报道。
洪承畴听到这个士卒的汇报,眉头微皱,随即从墙壁上取下一柄宝刀,对旁边的将领说道:“点齐三千人马,跟我支援东城。”
洪承畴自从松锦会战惨败,被卢象升救回,并且在卢象升的求情下,崇祯没杀他,罢免半年后,重新启用。
而重新启用的洪承畴,只被崇祯任命为副总兵,率领两万人马,驻守通州保定卫。
这一次,鞑子入关的消息传到洪承畴的耳中后,他便立即率领手下两万士卒,连夜进驻通州。
等多尔衮率领鞑子大军杀奔到通州城下时,洪承畴已经在通州布置好了防御。
洪承畴知道,过了通州在往西可就是京城了,通州是大明京城的东面屏障,而洪承畴并没有打算轻易将通过让给鞑子。
本来多尔衮率部到了通州城外,其实已经过去两天了,他一直在犹豫要不要打通州。
毕竟,这一次多尔衮很清楚,他们这次入关不是来攻破大明京城的,而是入关打劫的。
因为皇太极和多尔衮等人鞑子高层一致认为,此时大明朝廷的力量还未削减到最弱,此时强攻京城的话,他们要付出不小的代价。
但随即多尔衮还是下令,让耿精忠率领的汉军攻打通州,主要是想试试他们新式红夷大炮的威力,顺带着吓唬吓唬一下崇祯。
轰轰轰!
一颗颗铁质炮弹落到通州东城墙上,溅起的石屑,都具备巨大的杀伤力,更会对城墙造成不小的损坏。
碎石翻飞,通州城墙不少地方都被砸塌,落下的石块和铁弹,对城墙上御守的明军士卒,造成不小的杀伤。
至于那些更加倒霉,被一颗颗铁质炮弹直接砸中,或者是擦中的明军士卒,基本上没几个能活下来。
不得不承认,经过那些弗朗机人,红毛鬼和西班牙等炮师的重新设计和改良,此时鞑子手里的红夷大炮,性能更加优良。
这些红夷大炮在被减轻了重量的同时,威力却没减弱,大大方便了行军携带,同时鞑子手里更是有了更大口径的火炮。
此时鞑子的火炮,甚至已经超过明军很多,这一切都是因为李子霄数次用火炮打疼鞑子,让皇太极不得不做出改变的缘故。
“鞑子这次竟然带来了这么多火炮,难道他们这次真的是打算强攻京师的?”
当洪承畴率人赶到通州东城支援时,他站在城墙上,往城外眺望,看到鞑子那一排排火炮,也是面色严峻。
以往的时候,鞑子军中虽然也会携带火炮,但他们作战并不主要依靠火炮,洪承畴从没见过鞑子能派出如此大阵仗的火炮群。
“来人,立即派人通知京城,就说鞑子军中携带了大量火炮,正对通知猛攻。
我们手里兵力不足,请卢大人发兵支援,洪某一定死守通州到最后一刻。”
而这个时候,城外多尔衮也在观摩耿精忠率部攻城,他主要是来看看这些新式红夷大炮威力的。
“嗯,不错,咱们这些火炮比之前的厉害多了,那些白皮红毛鬼子打造火炮确实很不错。”
多尔衮骑在马上,望着正轰击通州城的一百多门新式红夷大炮,也难得满意的赞赏了一次。
“确实,皇上这次打造这些火炮装备给耿精忠这些奴才们,确实对我们帮助不小。
不过,想要打胜仗,还得看我们八旗健儿的英勇,这些汉狗奴才们,我们必须一直提防着,省的他们长肥了,背后反咬我们一口。”
旁边的多铎,对于这些新式红夷大炮也很满意,但却在担心实力增强的汉八旗,会失去控制。
“这点本帅心里有数,给这些狗奴才一百个胆子,他们也不敢背叛我们。”多尔衮却很自信的说道。
“哥,咱们真要打下通州吗?从城墙布防来看,守城的家伙是聪明人,而且兵力不少。
耿精忠手下人马虽然有火炮相助,但想要攻克通州,怕是要付出不少伤亡,会影响我们后面作战行动的。”
“嗯,是该让耿精忠停手了,这些新式红夷大炮的威力,我们已经看到了,通州城打不打下来,对我们不重要。
之前,我们的探子回报,说在大明京城南面地域,已经发现了正红旗的白甲巴喇。
阿济格比我们早入关,此时多半已经耐不住了,还没到咱们双方约定的时间,他就派人到处劫掠了。”
“咱们那位哥哥,这些想在这次入关劫掠中,压过我们,咱们那位哥哥可从没放弃过,执掌咱们两白旗的机会呢。”
多铎在旁边不善的说道。
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三人虽说是一母同胞的兄弟,比起皇太极,代善,阿巴泰等这些其他兄弟,要亲近一些。
但阿济格和多尔衮以及多铎的亲密,远远比不上多尔衮和多铎,甚至阿济格一直为他没能成为正白旗旗主,在心里对多尔衮耿耿于怀。
“他不会有机会的。”
多尔衮冷笑着,然后继续说道:“给耿精忠传令,停止进攻通州城,咱们该南下了。”
而就在多尔衮准备率军南下的时候,阿济格派到京城南面,到达涿州一带劫掠的正红旗鞑子,也首次遭遇上了李子霄的白龙军。
最先接触的,毫无疑问,还是双方的斥候。
北方大地,昏暗的夜空下,此时有二十匹快马,伴随着闷雷般的马蹄声,驰骋在一片平原上。
原本这么大的动静,正常的话会在夜间,引起他们所经过村寨的一阵阵鸡鸣狗叫。
但此刻整片大地却是鸦雀无声,透着一股死寂般的寂静。
因为,这支白龙军的斥候小队,已经向北奔袭了上百里,但让他们惊恐的是,他们竟然没见到一处有人迹的村寨。
连年的灾荒,常年的兵乱,以及过去鞑子数次在河北的劫掠,让此时的河北真可谓是千里无人烟。
除了一些州府大城外,此时的河北大地上,间隔几百里见不到一处村落,这些白龙军斥候一路北上,早已经司空见惯了。
这种百里无人烟的情况,对这些白龙军斥候,也算有些好处,让他们能更好的隐匿行迹。
但这些白龙军斥候一路走来,心里还是非常的压抑。
这些斥候在江北见惯了村陌纵横,鸡犬相闻,鸡鸭成群的景象,再让他们见到此时河北大地荒凉,死寂的场景,心里岂能不堵得慌!
不知过了多久,马蹄声渐渐的慢了下来,他们终于发现了一处有光的村落。
二十匹快马在较远的地方停下来,有两匹马驮着两个白龙军斥候,悄悄的朝着那处有光的村落靠近过去。
这一支白龙军斥候小队,是标准的十人小队,但却一人双马,这样可以保证他们长途奔袭很远。
很快,三匹白龙军斥候的快马,就在那个村落上百米外停下来,从三匹快马上跳下了三名斥候。
他们下马后,将战马拴在旁边一颗树旁,然后借助夜色的掩护,悄悄的的靠近到了村庄口。
今天晚上没有月亮,天色昏暗,只有点点星光照耀在,这三名白龙军斥候的身上,不宜被人发现。
这三名白龙军斥候的身上,都穿着精良轻巧的鱼鳞铁叶甲,防御不错而且轻便。
最前面的一个白龙军斥候左手里,还拿着一个坚固的圆盾,腰间别着长刀,而后面两人的兵器和他的并不一样。
对于这些白龙军斥候的主战兵器,白龙军中都是没有硬性标准的,他们善于用什么,可以自由选择。
而且他们这些主战兵器,都是由专门工匠打造的,精良而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