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前几年做生意不走运,茶仓都烧了。然后东借西求的借了点钱,承包山头、引水渠、建水库、拉电桩,不算人工前前后后都花了六十多万。”
“我所有的家当和念头,都砸在这劈山里了!”
看得出来冯琨是真的想结交易寒,丝毫也不隐瞒,几乎将自己的情况和盘托出。
摩托车的喷气筒喷出大量没完全燃耗的黑烟,马达声嗡嗡作响,易寒坐在后面,回头看着逐渐矮小的茶园山。
不少临时雇佣的当地的茶农,都背着已经采摘完的茶叶,汇集成了一道绿色潮流,向山腰的一连小型工厂走去。
不时有机器的运转声传出,让这荡漾着普洱茶香的原始茶园,多了些现实的沉重。
“那就是滚筒杀青机的厂房了!”
摩托车的噪音有些大,冯琨震着嗓门,声音却也很快被抛在身后。
易寒眯着眼睛看着那绿色潮流进入厂房里,随之而来的是震耳欲聋的皮带声。
滚筒杀青,易寒是知道的。
毕竟现在这个年代,一切都是讲究效率和利益至上。
为了大规模的杀青茶叶,现在大多茶商和企业都采用机械杀青的方式。
通过对滚筒内壁温度的控制,一次性可投入三十公斤左右的鲜叶,杀青时间更只需要短短十分钟。
这都是传统手工杀青所不能比的。
机械杀青有许多优点,但包括易寒在内许多对茶叶有讲究的人,都不大看得上机械杀青。
只因在制作顶尖茶叶的时候,往往只有靠经验深湛,跟茶处了一辈子的炒茶师傅。
单凭肉眼判断杀青的轻重程度、凭鼻子分辨茶香的觉醒度,出锅、晾晒,都不能有丝毫的疏忽。
事实上,冯琨之所以这么看重易寒,不惜多次邀请他,就是想用最好的普洱原料,再配合他精湛的炒茶技术,制作出一批走高档路线的小罐私房茶。
这批茶,便是他能够东山再起的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