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哥哥每次回家来,都会带着自己去镇上逛一逛买买东西,绝对没什么她会被这样憋坏了的可能。
忙碌而重复的日子总是过得飞快,孙辰每天想到从前的时间也越来越少。转眼间已经到了该秋收的时候,算了算,自己也已经穿越过来在这里生活了四个月了。
他们涿郡这一带的主要农作物是小麦和玉米,间或种植一些高产耐饥的高粱和地瓜。在孙辰来到这里之前,已经收获了一茬冬小麦,现在则主要收获的是玉米和地瓜,还有高粱。
因为孙辰照料得精心,这两亩地里的收成还真的不错,总共收获了一千一百多斤的玉米,另外还有七八百斤的地瓜。
在地两边的田埂上,孙辰也见缝插针地种上了高粱,收获不算多,只有五六十斤的样子,不过高粱杆子他都收了回来,二妞在柱子婶的指点下,用它们做了两个盛放馒头和青菜的筐子,和四五个大小不一的盖帘,扫地用的小扫帚,孙辰试着上手绑了一个,虽然样子有些丑,但也能凑合着用。
二妞在她搬回来的那天,就在院墙的下面种上了一圈的丝瓜,苦瓜,葫芦,芸豆等等各种蔬菜,虽然有些不合时令,最后倒也结了不老少。再加上后院那两分菜地里也让她种得满满当当,收获的蔬菜两个人最后都有些吃不完。
她尝试着先腌了一点,发现味道还算是不错,索性就把吃不完的菜腌制了一半,另一半给晒成了菜干,准备存起来冬天没菜时再吃。
有葫芦或者丝瓜没来得及摘变老了的,就让它们在秧子上挂着留做种子,等最后拔秧时再摘下来做成瓢和刷碗用的东西。
他们还在院墙跟上搭了一个鸡窝,里面养着几只半大的鸡,听柱子婶说,再有一个月的时间就该下蛋了。二妞每天都喂得很精心,就盼着他们早点可以吃上不花钱的鸡蛋。
紧挨着院门口是老白的狗窝,天知道,明明是一只黑得不能再黑的狗,二妞为什么非得要叫它老白。不过看它浑身黑亮的毛色,就知道它在这个家里过得很不错。
这些都是两个人凭借着记忆中母亲的做法摸索出来的,再加上柱子婶的一些指点,他们两个小孩子倒是把日子过得越来越有滋有味了。
父亲孙周来时每次都抢着干活,像是要弥补他们一样。孙辰每次上山打猎,他也会不时地过来照看一下二妞,这成了他们父子之间心照不宣的习惯。
当然,总会有那么一两个看他们不顺眼的人存在,孙杨氏就是其中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