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玄龄则是蹙眉,尔后倒吸一口凉气,说:“若是如此。杨氏六房倒可用,毕竟他们提出的格物院,若真成立,对大唐以及百姓都是福泽。只是这杨氏六房如果是这般单薄,与弘农杨氏罅隙颇深,如今,就要看他依附谁家。”
“自成一家,未尝不可。”杜如晦直接指出。
“自成一家,谈何容易。”房玄龄摇头。
一直不出声的长孙无忌却是幽幽地来了一句:“看这调查,若是调查无误。这杨氏兄妹倒还真能自成一家。”
长孙无忌这一句一出,几人同时沉默,各怀心事。当然最有心的是长孙无忌,这些年虽然未曾与弘农杨氏为首的那些旧贵族名门正面冲突,但暗地里较劲,对方实力比他想象的更厉害。另外,这些年,他一直监视着蜀王,他阅人无数,却看不懂他,觉得这孩子太高深莫测。让他莫名觉得有些惧怕。
如今,这杨氏阿芝也是个人物,与这李恪搅和在一起,自己妹妹那几个孩子怕是招架不住这杨氏阿芝与李恪联手。
将来,若是杨氏阿芝得势,定然又是一番血雨腥风。长孙无忌自顾自地想着。
杜如晦却又是一阵咳嗽之后才说:“这杨氏六房可大用,只是还得放在眼皮底下才是。”
李世民点点头,随后又看着盘中晶莹的盐粒发呆,而旁边的餐盘里还有几个煮红薯。太医署的太医已经会诊研究过这马铃薯与红薯果然是好东西,而且在城郊皇家试验田里,长势良好。
杨氏六房确实为百废待兴的大唐带来了莫大的希望、生机与活力,但不可否认杨氏六房也让人惧怕。该如何安置杨氏六房?
几位大臣鱼贯走出上书房,侯君集搀扶着杜如晦。李世民看着他离去的背影,蹒跚的步伐,忽然觉得不祥。
等几位大臣离去后,一直在一旁伺候的长孙皇后,将沏好的茶递上来,说:“这是先前蜀王从益州带来的,说是暮云山庄与杨氏六房的所制,与那煮茶相比,确实别有一番滋味。如今宫中,都时兴这般吃茶。”
李世民接过瓷茶碗,也没喝,只是看着那汤色,问:“皇后觉得杨氏六房该如何?”
“我妇道人家,岂知政事。不过,昔年有人曾言,把握不住,只因不在眼前。若在眼前,时时瞧着,盯着,略有风吹草动就可行动。”长孙皇后笑着说。
李世民呵呵一笑,道:“你倒是与我想到一处了。这格物院是一定要建立,这杨氏六房就该回长安了。”
“陛下已有决断,却还来打趣我。”长孙皇后嘟了嘟嘴,全没有了皇后的样子,倒是小女儿的娇俏。
李世民哈哈大笑,随后才又问:“你觉得那杨氏阿芝,如何?”
长孙皇后见他问得郑重其事,内心一时拿不定注意,便询问:“陛下之意是?”
“匹配承乾如何?”李世民说了自己的想法。虽然这方法很是荒唐,但唯有如此,强大的杨氏六房才能成为大唐的助力,而非危机。若是杨氏六房与蜀王结缘,难保蜀王没有非分之想。
“陛下,承乾已有太子妃,太子侧妃。这杨氏阿芝才九岁,另外,蜀王之事闹得满城风雨。如今,陛下若是作此决断,怕得父子君臣罅隙。”长孙皇后很委婉地拒绝。
李世民蹙眉,尔后叹息一声,说:“恪儿如何,你亦清楚。他是那帮子遗老的希望,如今杨氏阿芝才略过人,若是与恪儿匹配,难保将来不会对大唐帝国造成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