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Panzer.Vor!(六)

“……一帮无视军纪和交通规则的疯子。”

101试验重装甲营一连,绰号“黑色枪骑兵”,其特长是快速突破和强攻。三连连长毕典菲尔特中尉更是一名彪悍的猛将,口头禅是“只要打出就会命中!”、“三十六计,突击为上!”。让这样极具行动力的指挥官和部队打前阵,无疑是一着妙招。

哪怕是对手也不得不承认这一点。

“这可真是出色的行动力啊。”

注视着使魔传回来的画面,罗兰不禁发出赞叹。

“能在山间小道上以至少时速80公里前行的同时保持队列,看得出平时的队列和行军训练有多么严格。防卫军这些年真是人才辈出。”

“等战争结束后你有大把时间赞叹敌人,现在还请专注解决掉这些令你赞叹的对手。”

法芙娜苦笑着摇摇头,罗兰不好意思似的抓抓头,早已全速开动的思考迅速勾勒出局势。

防卫军果然如预期般选择了一条通向色当最短的路线,即从普吕姆出发,以旅团规模的快速集群全力夺取巴斯托涅,然后直冲默兹河畔。

在这个过程中,时间和速度是第一位的,谁能控制几个至关重要的道路交汇点和交通枢纽,谁就能左右战局。防卫军很清楚这一点,因此他们不但派遣了行动即为快速的地面部队,还派遣了空军主力舰全程协同。光“奋进”号瞭望手看到的航行灯和战舰侧影轮廓就表明至少有2个航空装甲舰分舰队在阿登上空晃悠。

“他们是相当认真的。”

法芙娜加重语气强调事态严重性,舰桥内的空气瞬间凝重了几分,隐约还能听到吞咽口水的声音。

“那是当然的,我们这边也一样。”

紧握住扶手,罗兰沉声命令到:

“术式同调开始,5分钟后开始第一节的咏唱。”

装甲突击作战最大、最难克服的难题无疑是地形限制。

最理想的地形无疑是平原、沙漠之类的开阔地形,只要后勤和附属部队跟得上,千里突击也不是问题。遇上狭小崎岖的地形,还要赶时间,对道路的控制和分配就成了决定成败的关键。

之所以会让以重型战车为主的101试验装甲营冲锋在前,而不是速度见长的轻装甲单位担任先锋,主要理由是该部队的重型战车进行过强化机动力的升级改造,换装了能量装换效率更好、单位输出功率更高的新型发动机,配合整修一新的电传动装置完全可以满足阿登复杂地形上机动的需要。一旦遇上需要强攻的突发状况,101试验装甲营不必像轻装甲单位一样等待重火力和步兵上来,或是干脆绕远路浪费时间。直接就能在装甲掷弹兵和空中力量的协同配合下发起强攻,从而回避整个作战中最大的难关——时间。

深知时间紧迫性的诺娜在安排行军队列时也作出了相应的调整,101试验重装甲营以三连为先导,二连和营部居中,一连居于队列末尾。全部45辆战车沿着公路浩浩荡荡拉开一字长蛇阵,后面紧跟着一大串装甲运兵车和步兵战车。

这时候前锋导引部队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了,如果是个谨小慎微、不够主动的指挥官,很有可能因为压力和环境导致迟疑和犹豫,这就好像平常成绩不错的学生突然被丢进被几百人围观的考场里独自答卷,哪怕做的是很普通的卷子,在环境和心理压力压迫下也未必能发挥正常水准。再具体一点的案例看看中途岛海战中的日本海军机动部队是怎么把四条精锐航母给送了人头,以及无数后世评论家一再假设“如果机动部队司令是‘猪突狂魔’山口多闻的话……”这种毫无意义的空想。人们应该会理解诺娜面临的情况。

让三连,或者说让三连连长卡尔艾伯哈特约瑟夫毕典菲尔特中尉引领全营乃至全军突进,正是为了回避不必要的问题。这种关键时刻,一个猛冲猛打的急先锋比一百个谨小慎微的所谓“慎重派”将校管用一百倍。

“itdendonnernotoren

伴着马达的轰鸣,

schdwiederblitz

我们如闪电般迅疾

defedeentn

在装甲的庇护之下

ipanzerschuetzt

迎敌而上。”

欢快但稍稍有些走音的《装甲兵进行曲》回荡在全速疾驰的车队中,履带和电机为他们伴奏,喜欢抖腿抖手的车组成员兴高采烈地打着拍子。

“voradenkarad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