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冲撞色当之门!(十一)

尽管如此,如果遇上适合发挥的场合,比如预设反战车壕沟,或者是环境复杂的街道——

要知道战车火力强大、装甲厚实,其视野却非常狭窄。几个观察窗、潜望镜、探测器就是车组成员们观察外界仅有的渠道。在开阔地带还好说,进入城镇后视野会急遽恶化,建筑物不但会为敌军提供掩护,还是他们绝佳的工事。面对两侧、后方以及正上方的攻击——哪怕只是燃烧瓶和手榴弹,战车也有可能会落得个瘫痪或被击毁的结局。

当然,作战条令里通常会明确禁止战车单独行动,必须在步兵协同配合下才能发起攻击,可即便如此也防不胜防。这一点哪怕到了21世纪都难以解决。

防卫军的装备序列里也有专用于城市巷战的装备,逼急了用化学武器屠城屠村也不是干不出来,但打巷战也正是敌军所期盼的,利用地利之便和血肉之躯来拖住b集团军群正是他们求之不得的。

“毕典菲尔特。”

“随时待命!少校!”

“听好了,巴尔克中校已经调了一个装甲掷弹兵连和你一起行动。务必在敌军抵达前拿下利布拉蒙,做到这一点,我军的胜利便不可动摇了。”

诺娜充满威严的命令扩散之际,类似的话语也在纵马狂奔的骑兵们之间传递。

“只要抢先占据利布拉蒙,我们的任务就完成一半了!!”

拉撒勒上校的眼睛死死盯着道路前方,豪气万丈的怒吼甚至盖过了雷鸣般的马蹄轰鸣。

骑兵;

战车;

两者在战场上的交锋不是第一次了。

城市里、森林里、沙漠里、战壕里、平原上、铁道上。

遭遇战、阻击战、伏击战、奇袭战。

可以说骑兵和装甲兵一直存在着奇妙的羁绊,两者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传承关系,战场上交手也不少。总体上来说,大部分骑兵最后都被钢铁履带碾成了一瘫血泥。不过事情也没那么绝对,比如说1944年的敖德萨战役中,苏联第4近卫骑兵军突袭某火车站,干掉了包括两辆虎式在内的大批装备,其中甚至还有一列装甲列车!虽说那些装备还在火车上没来的及进入战斗状态,但战斗民族骑兵战斗力也确实是杠杠的。从莫斯科城下、斯大林格勒、库尔斯克一路打到柏林城下,红色骑兵可说是骑兵这个军种在机械化战争时代的完美谢幕演出。

此时的查理曼骑兵有着丝毫不逊战斗种族的勇猛和热情,在视死如归程度上甚至超过了有着撞飞机、撞军舰、撞坦克等等光荣传统的战斗种族,直追“一亿玉碎”的日本人,就连官方组织大规模自杀攻击和量产特攻武器方面都颇有几分相似。

查理曼如今的状况和大战末期的日本极为相似——缺乏资源,缺少制空权,缺少有经验的作战人员和技术员,相似背景下搞出来的东西相近也没什么可奇怪的。

“查理曼的反战车武器和战术运用,都是以‘伏击’为前提研发出来的。”

按住喉部受话器,诺娜的声音在整个营部游走。

照理说,接到敌情通报后应立即组织参谋和连排长商议,研讨下一步的行动,然后连排长们再回到各自单位落实安排。但如今已经没有那种悠哉悠哉的闲功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