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因把注意力放到了第三句话上,重新审视。
从表面上看,这句话是有问题的。那么深究呢?
又是十天,也就是一共已经过去了整整一个月。桓因在心中把第三句话默念了上万遍,而他的想法也变幻了无数个方位。一直到他终于想到把这一句话与前两句话结合起来思考。
“轩辕剑给人的感觉是唯剑是真,其余一切是假,而降灵又直说畜生一道都是假。如此想来的话,如若当真这世间一切都是假的,那若得道,似乎当真不可有所得。因为是都是假的,那还能得到什么?而也因为一切是假,得道以后,反而发现真相,失去一切……”想到这里,桓因的心中已经出现轩然大波。否定这世间的一切,所谓的“真道”,难道就是如此这般的吗?
太过不可思议的猜测,让得桓因脑海轰鸣。不过,他还是忍不住继续想了下去:“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道知真假也就对了,也就是第一句话对了。然而,因为一切是假,那这世间的是非也就失去了意义。如此,道辨是非这句话……不成立!”
想到了这里,桓因脑中的无数杂乱思绪之中,突然有一条线绕过重重阻碍,清晰的连接到了一起。三句话照此理解,相互印证,一切都说得通了,这就是最终的解释!
也是在这一刻,在桓因盘膝坐下一月有余以后,桓因那始终深处的鱼竿前方,一丝细线悄然从顶端深出,朝着下方的熔岩火海之中延伸而去。
这细线,不是桓因以道法幻化,而是自行生成。而这一次,无论火海如何猛烈,无论熔岩如何高温,这细线根本不为所动,最终一头扎进了火海之中!
“他想通了,他获得了太一的认可。已窥道,可垂钓。区区一月有余,他竟然做到了!”那个对桓因说话最多的法身耸然动容,开口说到。
这法身目不转睛的盯着桓因,他仿佛在桓因的身上看到了一个模糊的虚影。这个虚影,当年也坐在此地默默的垂钓。他也矛盾,然而他也坚持。最关键的是,他天赋奇才,光芒万丈!
“像……太像了,当年的他也是这般苦苦坚持,不肯放弃。当年的他也是这般惊才艳艳,快速领悟。或许这个青年人,他真的能成功!”法身自语到。
天才本站地址:。手机版阅读网址:
桓因盘膝闭目,鱼竿伸出,与他身旁那三个法身一样,仿若静静垂钓。不过唯一不同的是,桓因的鱼竿之上,依旧没有鱼线。
而桓因就这么静静的一坐,就是许久许久。不过,在他看似平静的外表之下,隐藏着的,其实是无比复杂而又深邃的思绪。
桓因在思考的,一直都是一个问题,那就是到底什么才是道。或者说得更确切一些,当年东皇太一大道未成之时,他到底发现了什么秘密,竟让他笃定到了愿意放弃一生所修。
答案,应该就在三个老者的三句话中,而如今这三句话也不断的在桓因的脑中回旋着。
其实从最开始桓因听完三句话以后,他就已经有了一个下意识的判断。前两个老者的那两句“得道,能知真假”与“得道,可辨是非”桓因觉得应该是对的,而最后一句“得道,无所得。得道,有所失”,桓因觉得说不通。
理由很简单,甚至如同常识一样,无论修士凡人,无论大道小道,得道以后,不就是为了知真假和辨是非吗?哪怕是幼子进入学堂听先生讲课,道理都是如此。
而若得道以后却毫无收获,反而是会有所损失,那还学什么道?这根本就违背了所有人对道的追求的根本意义啊。
然而,桓因很快就把自己这种最初的想法给直接否定了。他自己不傻,更不会以为东皇太一是个傻瓜,所以若东皇太一所悟之道竟如此浅显的话,那也不会需要他花上近百万年去参悟了。
“三句话之中,定有更深玄机。”想了一阵以后,桓因得出了这样的结论。而也是自此开始,桓因开始重新审视这三句话。
桓因觉得,既然不能够按照常规的方式去理解这三句话,那不如尝试着倒过来想。也就是说,或许按常理看是对的言语,或许深究起来,就成了错的。
而这样的想法一旦产生,桓因立马就被最前面的两句话给难住了。难道说,得道以后不能分辨真假,也不可知是非吗?
这样的结论,听起来太过荒唐,可桓因偏偏又不得不去这么想,这让他心中产生了极大的矛盾,甚至渐渐开始出现不稳定的迹象。
从外表上看,桓因的眉头已经皱了起来,而且皱得很深很深。而且,他的浑身开始冒汗,身躯开始颤抖,他似乎随时都可能从感悟之中惊醒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