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沉舟和一个扛着一袋大约五斤粮食的老太太擦肩而过,走到两家买粮食的地方;打开里面的粮食看了看,多是粗粮,像玉米、红薯等物。
“你们没有细粮吗?”李沉舟轻声问道。
两家卖粮食的人是挨着的,李沉舟一问,他们就抬起头悄悄窥探了一眼;见她只是一个普通的小姑娘模样,白白净净的,不说多漂亮,但是也清秀,心下有了打算。
左边这个人拿起旁边的背篓,拿了一个约莫两斤的布袋子出来,低着头打开给她,“这里有细粮,本来是给家里生病的孩子准备;既然你要,你就拿去吧!”
这时候细粮并不是很好换,一个是没有来源渠道;第二个原因是吃得起细粮的人家,也没人会拿着细粮出来卖。
然而,这个时候吃的起细粮的人家不多;乡下人家都把细粮当成宝,家里喜欢的就留着,家里若是想多换点粮食的才会拿出来换。
李沉舟每次进黑市买粮食都是看着买,粗粮要买,细粮也要买;只是粗粮买的多一些,细粮少一些。幸好,她和哥哥可以买到每个月足够的细粮,倒也还好。
李沉舟打开袋子看了看,里面是三合面,也就是黄豆、玉米、小麦面;这种面在乡下地方也算是好粮食了。
“这也太少了,你打算怎么换?”
卖东西的人道:“给钱给票、用肉粮食换都行。”
李沉舟皱了皱眉,这两斤三合面换肉?别搞笑了,“钱和票怎么换?”
卖东西的手指动了动,没想到她会这么直接的问;顿了顿,片刻后直到她等得不耐烦才道:“这里一共是两斤二两,你给三块钱,再给五两全国粮票吧!”
采购的同志笑着应下,各自打了声招呼离开。
李沉舟领着书宁和书知直接去了省城火车站,在购票的地方买了两张前往g省的卧铺票,转手交给他们。
“两张票,你们都收好,到了地方给我或者你们师伯和堂姑父打个电话,拍个电报也行。”
李书知和李书宁对视一眼,最终,李书知伸手接下了火车票,“堂姑,我记下了;我也会看好书宁的。”
“师傅,我们到了县城就给您拍打电话,要是电话打过来没人的话,我们也会给您拍电报的。”李书宁将李书知那句‘照顾’自动忽略,到了火车上还不知道谁照顾谁呢。
李沉舟满意的颔首,“走吧!先上火车,我看那便火车已经进站了。”
两人点点头,提着行李,跟在她来到前往g省的火车进站的站台;找到车票上标注的车厢和位置,等火车上的人下来完了才检票上车。
李书知、李书宁兄弟二人上了火车,找到车厢,把行李放到床位上;这才伸头和李沉舟说话,“师傅,您回去吧!我们都已经上火车了,您不用在这里陪着我们了;哼哼还在家呢,您回去陪哼哼吧!要是哼哼醒了一直找不到您,肯定得找您的。”
李书知也伸出头来,朝沉舟笑了笑,“堂姑,您回吧!我和书宁两个人呢。”
他们两个人都是会武的,就是遇上了练家子,他们也不惧了;二对一嘛!
不得不说,李书知还是稚嫩了点儿;真正的高手,不管你来几个都没办法。
李沉舟不知道李书知的想法,否则,定会训他一顿;见他们小兄弟俩伸着脖子,笑了笑,从衣服口袋里掏出了一百块钱给他们,又塞了几张一斤、两斤、三斤的粮票给他们,“拿着,你们在火车上小心点儿,钱财什么的放好,被在外面露财;行李里的吃食也放好,饿了就吃一个,要是吃完了就到火车上买饭吃,火车上的饭菜虽说难吃了点儿,却也是能入口的。”
“我们知道了,您叮嘱的都记住了,师傅,您快回吧!”李书宁连连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