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心的硬币要是数量多的话放包袱很不方便,经常会散落开。而现在的包袱又不像苏子恒前世的背包,可以严密无缝。它不过就是用一块布包起来而已,若是硬币不能串一起,很容易丢掉。
再则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这些纸币就在东海府内流通,有东海银行做担保,百姓们不用担心用不出去。更何况大伙都将自己多余的钱存进了银行,手上的纸币数量也不多,就算纸币会亏也亏不到哪去。
为了鼓励大伙使用纸币,东海府内的各大商行和店铺对于使用纸币付账都有优惠措施,不是有折扣就是有赠品。
基于以上种种原因,纸币也就在东海府内顺利流通。就算外地的商行进入东海府贸易往来,他们也会接收纸币,最多等他们离开东海府时,再将手中的纸币兑换成银票而已。
不过许多外来的商行来东海府进行贸易,大多数都是冲着东海府工业区生产的各种商品来,每次离去时都会采购满种种的东海府特产。
比如说海盐、棉麻纺织品、香皂、香水和高度白酒等等。
自从棉花种植下去后,苏子恒就在东海府工业区成立了纺织坊,负责加工生产各种原料的纺织品,最主要是加工棉、麻和丝织品,至于毛纺织品因为没有养羊的地方,毛料来源不足,暂时还没有开始朝这方面制作。
开设纺织坊的主要原因是随着东海府转移的人口越来越多,男子都被安排到了工地上干活,而女子体力不足,再加上工地上出现女子也不合适,会引来非议。
香皂和香水等工坊又用不着那么多人,大量女子劳力没地方安置,就会形成劳力浪费现象。
书客居阅读网址:
第373章极速发展
夏去冬来,在紧张的忙碌之中,一转眼三四个月时间又过去,此刻距离苏子恒一行人从西宁长途跋涉到东海府过去了一年的时间。
这一年内,东海府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以说简直日新月异,每天都在极速发展中。
东海城内的居民区已经正式修建完毕,所有的东海府的居民都搬入了两层楼高的砖石混凝土楼房中,再也没有了往日的那种破烂棚户区。
但是居民区的房子并没有停止修建,二期三期工程正在紧张有序的进行,因为东海县人口不会止步于这八万多人,还会不断的变多。
多出来的这些人口,主要还是从东魏各个战乱之地迁移过来,另外朱氏商行从南洋运送了好近万的奴隶工过来,目前东海府的人口数量全部加起来已经突破十三万,马上要逼近十五万。
人口的增加,房子自然要多盖。但是这新建设的房子却不是为新来的人准备,而是给原来工作努力的人的奖励。
每个月都有一大批人评选为优秀劳模,将自己的房子从略窄的旧屋搬迁到新盖好的高楼别墅中。原来空置下来的旧屋自然就成了新人居住的地方。
东海城内,除了住宅区之外,商业区和工业区都已经初步规划完毕,准备投入建设中。行政区除了原来的东海府衙,也在朝周边扩张。
城市中的主干道已经完全修建好,行走在道路上,随处可见各种马车和双匹马拉的轨道车厢。原本这些轨道车厢是打算用蒸汽机牵引的,奈何目前工匠坊仿照出来的蒸汽机数量不多,而且大部分都用在工地和采矿上,用来运输人有点奢侈。
正好以前从西宁迁徙的时候带来了很多战马,加上苏子恒基地空间中也培育不少,他偷偷转移不少出来,对外借口是赵氏商行从别的府县采购的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