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 寒假(下)

寒假的最后几天,有了图书证的林淼生活一下就多姿多彩起来。

一般早上吃完饭就自己坐免费公交车去图书馆,不借书,偶尔会还一本,但多数时候还是选一本自己喜欢看的,一看就是一上午。然后下午再去。

林淼说不清这到底是热爱还是报复,反正他上辈子从来没有遇到过这么好的可以无忧无虑又目标明确的通读一柜子书的机会。

在他最渴望读书的时候,家里买不起价格高昂的课外书,江萍也从未告诉过他,这世上还存在公立图书馆这种东西;等好不容易上了大学,有了免费读很多书的机会,但又被大量的琐事耽误了读书的时间;而在工作之后,哪怕有时间有条件了,为了能得到领导的青睐,又不得不捏着鼻子去研究一些自己骨子里并不喜欢的学问……

人生之难,莫过于这种源自根子的不自由。

可能隐隐知道将来可能不会再有太多时间和机会的林淼,抓紧时间吸收着本该在上辈子就吸收到的知识,继续完善自己上辈子没能完善的个人知识和思维体系。

读书笔记暂时不做,决定先泛读三百本,再从中挑选最牛逼的作品细细品味。

李晓每天都被林淼拉去耳濡目染。

许风帆偶尔也会去凑个热闹。

所以看书之余,林淼偶尔也会在图书馆里给李晓上一些简单的学前班课程。

麻将技术已经很精纯的李晓,学起小学数学悟性很高。

林淼教她从1数到9万,连读带写,只用了不到一个小时。

而后李晓很快就问出了一个虽然足够简单,但许多人一辈子也未必会去深思的问题。

“十万百万千万亿,那十亿百亿千亿后面是什么?”李晓捧着脸,好奇地询问道。

林淼于是开始跟她讨论“万亿为兆”和“亿亿为兆”在计数上的意义,说着说着,还从图书馆里淘出一本讨论计数单位的专属,跟李晓一起研究起了“恒河沙”、“那由他”、“无量大海”这些貌似属于佛学范畴的计数单位专业名词。

两个小孩一直说到天黑,老林和江萍才火急火燎找到图书馆来。

江萍气呼呼地训了林淼一顿,说明天要上学了还不着家。

李晓听了一脸期待。

林淼却才恍然想起,原来今天是寒假的最后一天。

从明天开始,他又要上学去了。

说起来,没有寒假作业的寒假,还真是过得毫无知觉。

怪不得许风帆那厮这两天就像失踪了一样,想来应该是突击去了……

不到元宵,不算过完年。

老林虽然初八就开始上班,但依然沿着过年的惯性,又给一些年节期间应该拜访却实在安排不出时间的人拜了个晚年。当然人家也不介意,因为这些人自己也忙,跟老林约个饭局,同样像结婚挑日子一般不容易。而这其中,就包括了丁少仪,包括了苗晓秋。

趁着给丁少仪和苗晓秋拜年的机会,老林一口气解决了两个问题。

第一是总算把《僦居发微》的手稿交到了丁少仪的手里,丁少仪表示元宵节过后就会开启“林国荣封笔作”的宣传,保证炒到全国图书市场人尽皆知——去年的《小院杂谈》,年底的时候悄然登上了1994年全国最畅销书籍榜单的第十八名,别看只是区区第十八,但要知道《小院杂谈》发书已经是10月初,仅凭三个月的销售就干掉全国一大批专业作家,足见这本书的后续销售势头有多凶猛。

而随着《小院杂谈》销量的稳步爬升,老林过年期间明明每天都在醉生梦死,可名气不但没落下,反而越来越红,眼见着就轻轻松松走出了东瓯市、走出了曲江省,一跃登上了全国舞台,传闻全国作协已经蠢蠢欲动,打算吸收老林当协会成员。

所以在这个当口,老林发布“收山之作”,想不热闹都不可能。

至于由此带来的经济利益,十万其实只是个保守数据,如果乐观点去期待的话,再多个十倍,林淼也不是没想过——多数九五后或者零零后的孩子或许根本想象不到,在九十年代初出版行业黄金期的余晖中,中国图书市场的规模有多么庞大。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童话大王郑老师,在九十年代初期,就已经靠写书挣到了过亿的身家。而现在,老林在知名度上已经直追郑老师,或许受众没那么广,但要靠一两本书发家致富,却绝不是什么痴人说梦的事情。

除了《僦居发微》这件大事,老林解决的第二件事情,是关于李晓的。

苗晓秋一听说是老林的养女要上学,自然没有二话,一口答应。

随后几天,老林和林淼的外婆一起,为李晓的落户手续东奔西走了好几个地方,在老林“面子光环”、“职务光环”和“名人光环”的三重加持下,原本至少也要几个月才能搞定的户口,老林只花了5天时间就弄了下来。

李晓的名字登进了林淼家的户口本,顺便还改了姓,多加了一个林字,变成了林李晓。

算是彻底和江娟脱离了法律上的抚养关系。

林淼的外婆高兴得很,元宵那天又把林淼一家喊去她家里,做了一顿比年夜饭还丰盛的大餐。

吃完这顿饭,这年也就算彻底过去了……

星期三早上,彻底无所事事的林淼在储藏室里醒来的时候,状态是茫然的。

他在黑暗中足足思考了二十分钟人生的意义,然后才打开灯,从床上爬了下来。

穿好衣服走出来,屋里寒冷刺骨。

林淼瞬间神清气爽,想通了人生的意义——首先要吃饱。

抬头看一眼时钟,时间早得令人发指,居然才早上6点40,屋里屋外一片寂静。

砰!

楼下响起一声鞭炮炸响的动静。

林淼叹了口气,不禁地回想起最近几天看在眼里的熊孩子们造的孽——把鞭炮扔进下水道里,把鞭炮扔进粪坑里,把鞭炮塞进冬眠的癞蛤蟆嘴里……

“不过我觉得还是那个把鞭炮含进嘴里,把自己炸到住院的同学最会玩,像这么有勇气的少年,真的是死一个少一个啊,值得珍惜。”林淼在卫生间里刷牙的时候,又忍不住自言自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