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不弃连忙穿上衣服,披上海豹皮的斗篷出了大帐,早有护卫牵过马来。他上马出营与城南的统兵官单侗一起抹黑跑到城南大营,等到达中军大帐时见主要将领都已到齐。
明镐的帅案上摆着几支羽箭和几张帛书,明镐拿起一份给李不弃说:“今夜有人将箭书射到这边,约定献城。李军监你觉得此事是真是假?”
李不弃结果帛书一看,见上面写明七个人的名字,并约定明天晚上三更时分从南城墙上缒下绳索献城。李不弃抬起头来问:“马上询问斥候今夜贼人城上防备可如昨日一样严密?”
值星官立刻跑出去传令,等了总有一个多小时,有人回报说斥候皆说今晚贝州城上人影稀少,似乎防备松懈,且整个晚上都很平静。经过一场大战,人容易松懈是正常现象,李不弃说:“看来此事还是有几分可信的。”
然后他就闭上了嘴。明镐是主官,最终做出判断、下什么样的决心都是他的事,责任也是他来扛,李不弃这时候再多说话就是主动分担责任了。和你关系好没什么,关系不好这个锅谁背啊?反正如果真的是有人献城,就说明李不弃劝降的法子有效,这功劳是跑不掉了。
最终,明镐还是选择相信帛书,于是让王凯挑选精壮组成敢死队准备晚上登城,打开城门接大队入城。
为了保密,白天并没有大肆宣扬此事,到傍晚才把命令传到所有士兵。二更时分,明镐就带领李不弃等人出营观察城头动静,前方的消息不断报告上来。
“城头敌军松懈,没有动静。”
“先登队已经在城下埋伏,只等暗号。”
“报!城上缒下绳索,先登队开始登城!”
“报!贼人发觉我先登队,已经起了厮杀!”
其实这时候不用禀报也能看到城头燃起大火,在火光中可以看到激烈的厮杀。明镐连忙命令:“命后续登城!一定要把城门打开!”
可是接下来的报告让人手脚冰凉。“报!从城上缒下的绳索都断了,后续的队伍不得上城!”
这下所有人心里都冒出了一个可怕的念头:“这是中计了?”
听到明镐一晚上就想出办法李不弃不由竖起耳朵,就听明镐说:“攻城之难在于登城,因此老夫决定在城外建几处‘曲城’,高与城齐,我将士可以直接由曲城登城,便不必再受贼人雷石、灰瓶之苦。”
李不弃一听就明白了,这也是古代攻城常用的法子,就是堆土呗。你有城墙,我堆土山和你城墙一样高,就让你城墙失去了屏障作用。这法子虽然说慢点儿,但是奏效的可能性很大。现在周边都是宋军,弥勒教绝对没有援军,慢慢儿来也不是不可以。
但是武将是具体干活儿的,自然要关注工程量问题,大概是要在时间上与明镐讲价钱,王信就问:“安抚,现在地面冻得硬了,掘土只怕甚是费力,要建曲城时间只怕要久些。”
谁知明镐捋着胡子自负得一笑:“老夫早已想到冬日动土甚是不易,所以此次不用取土,只用草木堆成与城高就是。这样只要草木充足,几日就可以完成了。”
说完他微笑扫视众将,那表情就是:老夫有如此妙计,你们还不夸老夫更待何时?
果然高知州率先起身说道:“安抚好计谋。如此既省了军士担土堆土之劳,又能尽快拿下贝州,实在是两全其美之策。
”
麦允言和王凯也说:“安抚果然是有办法的。”
李不弃愣了三秒钟,见将领们无人反对只好站起来:“安抚,这法子只怕不妥。”
“嗯?有何不妥?”
李不弃很无奈。如果这时候他不张嘴,只怕明镐这个蠢主意会连累到他的名声。“冬季本就天干物燥,容易着火。贼人不可能不知道这个道理,到时只要贼人放一把火这曲城可就废了。”
这下众将都看向明镐,明镐脸上有些挂不住:“只要严加防范不给贼人纵火的机会就是了。”
李不弃说:“曲城总有修到城头的那一天,到时候贼人只需要从城头纵火就行了,只怕是防不胜防。”
见明镐已经有点儿一意孤行的意思,李不弃这才把自己的主意拿出来:“其实若是有足够的木材,下官倒是有个法子,比修筑曲城快得多,也安全得多。”
明镐只得问:“是什么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