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话这个幽怨的回头看了喊人那个一眼,弊弊嘴没吱声,人家认识是熟人,这理挑不出来,要是不认识硬喊人这就得打架了。
“哎二哥,你也出来卖菜啦?不做豆腐了呀?”张兴明转身走到这个摊子前面,这人叫刘二,具体大名没人知道,都这么喊,他媳妇也这么喊他。
他们两口子是从山里出来的,本来是想来投奔亲戚,结果到这一看亲戚过的还不如他家呢,那时候工业户真心没有农村的生活好。两口子也不想回山里了,就在郭堡支了个豆腐摊,那时候做豆腐也不算是什么手艺,农村人家都会做。
谁知道第一次进豆子就被人骗了,进的一水全是一眼豆,做出来的豆腐没油,像豆渣一样难吃,几百块钱就扔水里了。
两口子守着豆腐摊子哭,正好被老爸遇到了,老爸是个热心人,就问了几句,结果就借给这两个素不相识的人五百块钱,这两口子这才算从坑里爬了出来,生意也做起来了。
那时候市面上一眼豆很多,甚至粮站里都出现过,坑了不少人。
所谓一眼豆,就是每个黄豆粒的上面,都有一个一毫米直径的圆孔,这是小日本的榨油技术,不损伤豆子,不细心根本看不出来,但黄豆中90%的油已经被抽走了。
那时候小日本的各种技术在国人看来就相当于神话传说一样。
那时候在丹东和大连,有很多日本的船舶长年停靠,全部是加工船,像这种一眼豆就是这些加工船的产品,中国人用黄豆换豆油,小日本从中赚取差价,然后再把这些榨完油的黄豆卖出来,赚一笔,再用榨出来的油换豆子,周而复始。
还有加工钢材的,国产的卷板送过去,换小日本的轧板,然后矿上把换回来的高价轧板用到设备上,有时候本钢的厂标都没磨掉,他就是用你送去的卷板直接加工的,但质量就是比你的好,这就是技术的碾压,钱挣的谁也没脾气。
经过借钱这件事以后,刘二就经常领着媳妇晚上到张兴明家里坐坐,人的关系就在处,一来二去就非常热络了,关系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