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长孙无忌的想法却与众不同,李沐就要立下灭国之功了,这对于长孙无忌来说绝对不是好消息。
如果李世民能亲征,那李沐的光环就会弱许多,而且征高句丽的功勋,就不会再落到李沐头上了。
另外,按现在的战场态势,李世民亲征并不会有凶险。
想到此,长孙无忌出列奏道:“臣愿追随陛下北上,为陛下牵马坠蹬,建立不世之功。”
长孙无忌此话一落,一片哗然。
怂恿皇帝亲征,这罪名如果座实,长孙无忌抄家灭门都不为过。
何况长孙无忌刚刚还明确反对救援李沐。
长孙无忌的公然出尔反尔,引起文武百官的鄙视。
李靖立即出列道:“陛下不可。”
李世民皱眉道:“药师这是何意?”
“李沐奏报上言及,倭国已经参战,如果真要打一场混战,我朝准备不足,陛下仓促亲征,恐怕后果不堪设想。以臣看,不如由臣先行一步,到百济了解战局之后,陛下再行定夺是否亲征亦不迟。”
李靖的话让百官抹了把冷汗。
所有人都震惊于李沐的战果,忽略了李沐奏折中提到倭军二字。
现在听李靖一说,李世民也冷静了下来。
确实,如果倭国参战,朝廷仅仅调三十万大军,想灭高句丽,恐怕很困难。
到时陷于百济,腹背受敌,恐怕后果不堪设想。
可想到这,李世民担心起李沐来:“药师所言极是,朕疏忽了。可李沐仅一万神机卫,处如此凶险境地,朕十分担心啊。”
李靖道:“陛下不必多虑,以臣看来,倭国同样没有做好与大唐开战的准备,想必上岸的无非是救援百济的一支孤军。如今百济覆没在即,李沐所面对的仅是倭军一部分而已。加上有新罗配合,李沐的处境并没有陛下想的那般不堪。”
李世民闻言点点头,李靖说得在理,自己如果率军亲征,目的是高句丽。
可李沐的不同,只要高句丽不南下,李沐在新罗的帮助下,足可对抗倭军。
而李勣大军囤于辽城,高句丽显然会有忌惮,不至于南下,公然与大唐翻脸。
想到此,李世民点点头道:“如此,朕就在京等药师的奏报了。”
李靖躬身应道:“臣遵旨。”
“替朕转告李沐,不可亲身犯险,就说朕记着他此番功劳,百济战事完结,朕有功必赏。”
“臣一定转达。”
……。
李孝恭在接到李沐的书信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