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章 经典之作

隋唐小书生 夜半蝉鸣 1305 字 2个月前

写完了之后才发现这一次写给平阳公主的信有些多,一张信封都装不下去,那时候的信封才兴起,是把纸张放在一个竹筒里面,然后盖上竹筒的盖子,再用蜡封口,可以起到保密的效果。

但是云毅觉得有些麻烦,而且也太明显了,就制造了信封这样的东西,简单方便还可以减少曝光度。

平阳公主接到云毅的信件的时候,也发现这一次的信件比较多,但是却非常有耐心的一封一封的看完。

当她看到《三字经》的时候,再一次被云毅的文采所震惊,不管这个所谓的《三字经》到底是出自谁的手,是他的师傅,还是云毅自己,现在都会成为云毅他自己。

平阳公主不是那种见到了好东西就私藏的人,特别是见到对大唐有好处的东西,更是不会私藏。

以前李渊当政的时候不会,现在李二当政的时候也不会。

重新抄写了一遍《三字经》,其字迹已经有了云毅的三分之一的相似度,只不过更加的飘逸和英气。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其中很多地方其实云毅都是做了更改的,毕竟这本《三字经》是在宋朝的时候被编写出来,里面很多的内容都是唐朝后期的事情。

比如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这样的句子明显就不适合,因为窦燕山这个人出现在五代时期,也就是大唐时期之后的那个时代,现在的大唐人还不知道这个人了。

平阳公主自然是自己留着云毅的原稿,而另外抄写一份儿找人交给了皇帝李二。

毕竟大唐现在的启蒙教学的书籍就非常少,现在有了《三字经》和百家姓这两样书籍,简直就是大唐学子的福音,关键是《三字经》里面有很多典故也有很多的经典语句。

这些可都是教导人怎么向善,教导人要怎么学好,堪比儒家的一些书籍了,试问这样的书籍,不是神作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