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回要探索的洞穴咱们之前都去过了,所以也没准备太好的东西,等你通过测试之后,再准备更好的装备吧!”得,这些东西在人家眼里完全都看不上。
杜经行默默无语,披上了带有防割、防摩擦的厚布探洞服,戴上护肘、护膝,最后检查了一遍所有的装备,跟随云家兄妹一起钻进了洞穴之中。
顺着洞口进去十多米,就陷入了完全的黑暗之中,只能依靠头灯和手电筒的光芒看到前方数米远的距离,要是一般人进到这里,恐怕就会陷入紧张和恐惧之中。
不过杜经行早就适应了这些,依旧保持着平稳的心情,不紧不慢的向前走去,不管是下降过点还是攀升过点都完成的极其顺利,一点儿也不拖泥带水,甚至还有闲暇指着洞壁上的痕迹给他们解说产生这种痕迹的地质原因。
而云家兄妹的表现也是让杜经行暗暗惊讶,哥哥也就罢了,就连妹妹一个姑娘家的也有这么好的探洞技术,还真是不容易,一看就是千锤百炼过的,这俩人探索洞穴的次数不知道比他多到那儿去了。
就连这样的高手都遇到了无法解决的困难,看来这次的任务还真是不好办啊!
等大伙儿重新从洞穴里出来的时候,彼此对对方的实力都有了一个较为清楚的认识,云小戎伸手和杜经行握了握,“现在,我们可以开始准备正式的行动了!”
迄今为止,人类有五种被公认是最具危险性和挑战性的活动:深海潜水、漂流运动、登山运动、洞穴潜水和洞穴探测,这项运动的魅力在于对未知世界的探索。
深入无尽的黑暗之中,发现前人从未发现过得奇异景象,你不知道自己下一眼看到的究竟是五彩斑斓的水晶巨洞,还是汹涌奔腾的地下瀑布;你有可能成为某幅史前壁画的第一位目睹者,也有可能成为某种新物种的发现者。
探索未知的好奇,和惊心动魄的刺激感是这项运动最大的魅力,探洞不像是登山或者漂流,可以清楚地看到自己的前方是什么,在经历了艰难到让人透不过气的探索过程之后,迎来难以置信的发现让许多人都迷恋上了这项运动。
这项运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北宋年间,王安石就曾经在《游褒禅山记》中提到其探洞的经历,“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这句话倒是很好的阐述了探洞的魅力所在。
其后,明代著名旅游家徐霞客也到泸西阿庐古洞探险,并在《滇游日记》中记下了所见所闻,“久之,先试得其两手两足四处不摧之石,然后悬空移一手,随悬空移一足,一手足牢,然后悬空又移一手足,幸石不坠;又手足无力欲自坠,久之,幸攀而上……”
这段记录则是描述了探洞的艰难和危险,游遍了名山大川的徐霞客都差点在这一过程中失手坠落身亡,就更别说一般人了。
到如今,随着技术和经济的发展,参与到这项运动的人也越来越多,不管是国内国外,都有着诸多的探洞俱乐部,也涌现出一批批技术高超的探洞专家,不断打破新的记录,发现新的物种。
同时,许多充满价值的科学考察也要深入洞穴之中,或是研究地下水的分布,或是研究洞穴生物,或是研究地质变化;而杜经行所学的古生物学就是融合了地质学和生物学的交叉学科,所以他此前也曾经多次深入洞穴之中,去寻找那些未知的物种,或是远古的化石。
在这一过程中,他也掌握了一手过硬的探洞技术,无论是使用探洞绳攀升下降,还是在黑暗之中辨明方向,都极其熟悉,对这次的考验他充满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