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每一旗所辖,一般有五到八个甲喇,二十余到四十余牛录,因此各旗拥有的巴牙喇兵,少者二百多人,最多者也不过六七百人,因而此次护军都统哈克兰所领两个甲喇的三千八旗兵中,只有一百多名巴牙喇,全部带在身边充当亲兵护卫。
巴牙喇人数虽不多,却非常厉害,他们全部身穿银白色三层盔甲,头顶银色铁盔,盔上插有长尾红缨,背上斜插一杆传令色旗,就连战马身上也罩着绵甲,手上俱是一柄斩马刀,背上还人人都背有一把强弓。
他们个个精于骑射,拥有百步穿杨的能力,所用的是制作周期长达三年之久的四石硬弓,这种硬弓比普通骑兵的复合反曲弓更强,最强射程可以超过一百步,五十步内甚至能够一箭射穿明军将领身穿的明光铠的护心镜,不计较精准度抛射的话还能射得更远。
他们手上的斩马刀也是精铁打造,和开山刀的锋利程度差不多,但斩马刀更长,在骑兵大规模冲锋时能够抡开了砍,力道十足,极有威力。
这队巴牙喇不仅装备好,作战凶悍,战术素养也是百里挑一的,眼看夏国相的数十亲兵都朝着奔下山坡的十多名明军杀去,不可一世的他们却并不愿意跟上去吃屁,而是径直朝着稍远处另一个山口后转出的那数百明军伏兵冲去。
山后转出的这队伏兵总数有五百人之多,但由于山势过于险要,山口只容一人通过,眼下只冲出了大半,被堵在山口后面的只能焦急地排队等待,有性急的干脆爬上山腰摇旗呐喊,面对冲杀上来的百多名巴牙喇,根本形不成围殴之势。
这些大西军士兵虽也都是老兵,但都是没了战马的步卒,而且都没有披甲,手中刀枪更是没有巴牙喇的斩马刀锋利,在巴牙喇的绝地反击下,跑在最前面的竟然吃不住劲,交手不久便已折损了三十多人,有几人甚至连人带刀被斩为两截,余下明军没想到这些鞑子如此凶悍,一个个也都有些退缩着不敢上前。
带队的百户军官看到形势突变,这么多人竟挡不住对方那百来个白甲亲兵,虽然奋勇上前亲自砍翻了两骑,可也挡不住手下退却的脚步,还险些被一个白甲兵砍到,惊慌之下也只得连连后退……
另一侧的形势则恰恰相反,余成带着的特战队员虽说只有不到二十人,却哪是夏国相的数十亲兵能挡得住的,当即一阵扫射就把他们干了个七零八落,仅余十来个见势不妙溜得快的返身打马逃回山道,余成望不见隔着一片林子的另一侧战场,因而并未发现这边形势吃紧,自顾着招呼战士们拦住一些无主战马,一路追赶夏国相去了。
远处正策马领兵追击的林啸却注意到了前面的情况,看到一队伏兵竟然抵敌不住,当即一挥手,带着二十多名战士策马向前,直往道旁而去。
这么多人挤在一起,眼看无路可逃,追兵又快杀至近前,落在后面的绿营兵除了被满骑踩死的外,纷纷丢下武器跪地投降。
从几个山口后冲出的明军共有四队,其实总共才两千人,一眼望去山道上黑压压的全是清军,本来还有些不安,看到绿营兵在前面讨虏军的火力打击下争相跪地求饶,一个个都是信心大增,欢呼雀跃着向山道冲去。
晋王李定国也是大为兴奋,挥刀砍死了三名欲反抗的清兵后,举刀高呼:“降者免死,降者免死!”
“降者免死,降者免死!”
其余明军也有样学样地高喊起来,顿时又有数百名绿营兵跪地投降。
看到明军真的不杀那些跪地投降的同伴后,更多的绿营兵俱已斗志全失,除了跑在最前面的数千人,其余大多丢下武器伏地乞降。
李定国见状,担心这些兵油子出尔反尔,连忙招呼手下分出数百人看住这些伏地降兵,另派一队人下马收集这些降兵手边的兵器,眼看这快小一万的溃兵,若是让他们瞅到机会重新拿起兵器反抗,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谨慎起见,林啸也令何守信留下一个排的战士帮忙看住这些降兵,自己亲自带着剩余的几十人,随同李定国部将倪兆龙带着的三百多人继续策马向前追去。
在数百满骑的裹挟下,正带着亲兵慌不择路带头逃跑的夏国相看到大势已去,又见明军正越过跪地降兵向前冲来,赶紧拼命抽着马鞭,不要命地向前奔跑。
“抓住鞑子的大官,抓住鞑子的大官!”
带着十多名战士,刚从前面山坡上冲下来的余成,看到几个军官模样的清军将领正带着几十人跑在最前面,立功心切的余成,带着手下就冲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