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永乐通宝

“龙升号”上的事,八成是他们干的!

如果那几支步枪和导弹发射具,确实在他们手中,那么,以最快的速度逃跑,是他们本能的反应。

张晨枫边走边思索着,不一会,耳中传来海鸥的叫声,风中也带着浓烈的咸腥味,他知道,快到海边了。

果然,巷子尽头豁然开朗,住宅区到这里已经到头,眼前,是一大片被压实不久的泥地。

地上,堆着成捆的货物,上面盖着芦席,一队苦力肩挑背扛,喊着号子,正吃力地将一件件草袋、麻包包装的货物往码头上搬运。

有的草袋,包装已经破损了,露出里面捆扎瓷器的草绳,或者包裹着丝绸的粗布。

这些苦力,大多是居住在附近城外村落的中国原住民。

大明官府不给力,这些世代居住于此的百姓,不仅祖传的土地,被佛郎机人明抢暗夺忽悠走,还沦落到不得不向佛郎机议事会当局交税的境地。

要不然,他们就会面临被赶出祖屋,连最后的落脚之地都将会被剥夺。

眼看太阳都已落山了,为了生计,他们却还没有收工的意思,一个个咬牙硬挺着。

为了给家里嗷嗷待哺的家人妻小,多赚回点续命的买米钱,他们丝毫不敢偷懒,每天都尽力多搬些货物……

靠近海边码头边泥地上,躺着几艘被人抛弃的小艇,毁于风暴的船身残骸旁,还有一只深深陷入泥地的石锚……

这里,就是尚未完全成形的北湾码头。

几道木头的栈桥向海中延伸,海湾里停泊着许多船只,大多是中国式小型帆船,更远处,停着几艘大型盖伦船。

这几艘大型盖伦船,看上去不比“独角兽”小多少,至少有1000吨以上,巨大的船身,高耸入云的桅杆,炮窗里乌黑的炮口,给人一种威压感……

与南湾码头停泊了众多西洋船不同,一些附近沿海前来供应粮食、蔬菜、肉类的中国小商人,为了节省一些商税,尽量多赚点利润,大多把船停在了这里。

同样的原因,那些来路不明的走私船,也喜欢混杂其中以躲避各方的耳目。

另外,这里面,肯定也混有许多大大小小的海盗船,以及和佛郎机人关系不太融洽的别国商船。

来自大员的荷兰人,如果想干些阴暗的勾当,把船停在这个鱼龙混杂的海湾,倒不失为一个聪明的选择。

……

顾不得泥地上还有不少大大小小的泥潭水坑,小李带着大家继续往前走。

天色已经发暗,视野不太好,他想凑得近点看清楚些,看看有没有匆匆起航的可疑西洋船。

边走边向海中观望,一行人不知不觉已经走到了码头的另外一侧,尽头就是被淤浅了的死水海湾,再过去,不远处就是通向大陆的关闸了。

水面上,漂满了各种垃圾,发出阵阵恶臭的味道,小李不觉掩鼻,赶紧招呼大家往回走。

回到码头边上,小李让战士们继续观望警戒,领着唯一没带长枪的张晨枫,单独走向一个搭有凉棚的茶摊。

小李要了一壶茶,然后请张晨枫坐了下来,他想打听打听,有没有不久前刚刚离港的船只。

“有,有。”

摆茶摊的,是个粗衣打扮的中年大妈。

说是茶摊,其实只能赚些开水钱,她的生意对象,是码头上的那些苦力。

他们根本喝不起茶,不过给个一二文,买一壶不放茶叶的“凉茶”补充水分,也借此可以在凉棚下歇歇脚。

今天生意不好,故此天色已晚还没收摊,就盼着那拨苦力歇工后,再来买壶茶喝。

没想到居然能额外卖出一壶茶去,这大妈尽管频频打量服装怪异的张晨枫,但还是显得很是热情。

“大妈,一个时辰内,大概走了几艘船?”

小李边端着碗喝水,边拉起了家常。

张晨枫不会说粤语,只能偶尔听懂几个简单的发音,所以尽管也坐了下来,一双眼睛却一直焦急地扫描着海湾。

“一个时辰?大概……有个五六艘……七八艘吧。”

“那,刚从城里出来,在这里上船的,有多少人?”

“这个……从城里出来的,可多了。”

卖茶大妈擦了擦板条桌子,一屁股在小李对面坐下。

此刻没有客人,她乐得有人说话聊天,“几十个怕是有了,这不是都要回船过夜了么……这位大爷,你打听这个干嘛?”

“哦,我们想找几个人,是生意上的事。”

小李笑了笑,尽量和蔼地应道,和这类人说话,不能惊吓着她们,要不然就啥都问不出了。

“生意人?”

大妈望了望远处码头边那队荷枪实弹的战士,谄笑道,“来这儿的,不都是生意人?”

“我们要找的,是大员来的,洋人的船,”

小李慢悠悠的道,“你天天在这儿卖茶,一定认得那几条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