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天龙八步

俞济凡拿起桌上一个小瓦罐,用一张油纸封住瓦罐的顶部,在油纸上剪了个小孔,随后拿起一个漏斗,在漏斗里放了一团医用棉花,拿起另一个装有事先培养过的培养液的小碗,慢慢倒进了漏斗,嘴里不停解释道,“这是满了七天的……再倒入菜籽油,搅拌……”

“下一步,把油脂舀掉,”

俞济凡拿起一个小勺子,慢慢将瓦罐中的液体舀出,“不要上面的油,只要水。”

“等一下,这是?”

这一步林啸没看懂,本着虚心好学的精神,他紧急叫停,问了个白痴问题,“既然不要油,那刚才……倒进去干嘛?”

“这是,要将培养液中的不溶性物质,和脂溶性物质都去除呀。”

“哦哦,懂了,继续……”

林啸脸色微红,摆摆手道。

“看好了,第五步,加入木炭粉,搅匀,直到变成糊状……是不是很简单?”

俞济凡一边搅拌,一边笑着揶揄道。

“嗯嗯,还行,能看懂。”

林啸脸皮一厚,自嘲道。

“第六步最重要,也是成本最高的,”

俞济凡说着,将那团黑色浆糊倒进一块崭新的白色棉布,又将棉布覆在一个大碗上,随后从旁边桌上摆成一溜的玻璃瓶中拿起一个,从中倒出一点点水,慢慢冲洗着棉布中的浆糊,“棉布要煮过……这是蒸馏水……”

又拿起一个,冲洗,“这是加了醋的水……”

又拿起一个,冲洗,“这是海草汁水……”

“等等,”

林啸皱着眉又叫停了,“蒸馏水怎么弄?”

“还能怎么弄?土法上马,锅盖上滴下来的,”

俞济凡苦笑道,“我让老曹给做了几口大铁锅,专门用来烧水,锅盖是倾斜的,当然也是铁的……这样就能得到大量蒸馏水了,是不是很简单?”

“嗯嗯,”

至此,林啸一点都不红脸了,反而腹诽道,“这算什么高成本?”

(提问:自近代始,湖南大地涌现了一大批顶天立地的救国志士,故而有“湖南人材半国中”的说法,你能否说出其中两位?)

第三六六章天龙八步

“对,就是青霉素,盘尼西林。”

望着一惊一乍的林啸,俞济凡淡淡一笑,揶揄道。

“提前……三百年?”

林啸伸出三个手指比划着,将信将疑道,“真的能搞出来?”

“不信?跟我走,我给你看实锤,”

俞济凡撇撇嘴,“有什么好奇怪的,你不会不知道吧,后世的有些技术,需要很强的工业能力,这个时代的确做不到,但有些技术,却只需捅破一层窗户纸……”

“对,对,对,”

没等俞济凡说完,林啸开心得直搓手,连说三个对,然后大手一挥,嚷道,“走,看看去。”

俞济凡说的自然有道理,林啸也懂。

比如黑火药,来自后世的周工,只是简简单单的按后世通行的最佳配方改进了一下,就将爆炸威力提高了五成以上,根本与工业硬实力无关。

再比如,这个时代的人不知道生胶有什么用,南美的一些孩子,常常将一团生胶当球踢着玩。

可林啸他们知道,只需简单处理一下,这些橡胶就可以做成各种密封圈,甚至可以做成战士急需的胶鞋、大车用的胶皮轮胎等等,这也基本不用什么高难技术,纯粹是眼界和见识问题……

当然,诸如蒸汽机、内燃机之类的工业之花,就得拼硬实力了,来不得半点投机取巧。

……

林啸对青霉素如此兴奋,不是没有理由的。

在他眼里,这可是一个史无前例的大商机,是俞济凡给他带来了一个天大的馅饼。

要知道,即便抛开提前几百年问世这个梗,在原有的历史上,青霉素可是曾经比黄金还要珍贵得多的东西……

青霉素,作为第一种抗生素,它的发现,的确是人类医药史上最重大的发现之一。

因为,在此之前,在极为漫长的岁月中,人类一直未能掌握一种能高效治疗细菌性感染,而且副作用又小的药物。

当时,即便像肺结核之类的病症,都属于不治之症,如果有人不幸患了肺结核,那么就意味着,此人不久就会离开人世。

更令人叹息的是,在一战中,大批伤员因简单的伤口感染而被截肢或丧失生命。

为了改变这种局面,西方大批医学家和生物学家进行了长期的探索。

然而,老天往往喜欢和人类开个玩笑,在这方面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却源自一个意外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