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无庸。”
“回万岁爷,奴才在。”
“清风和青莲都做什么去了?不知道现在要换新的茶盏吗?这么点儿小事儿还要朕亲自吩咐?你是怎么当的她们师傅?平日里没有提点过她们吗?苏培盛呢?整日里不知道瞎忙活什么,居然选出这等奴才给朕,他是眼瞎还是心瞎?”
皇上正在气头上,自然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只要是有牵连的,统统打上五十大板。其实皇上也不是存心找她们的麻烦,若是只有皇上一个人在场,她们就算是犯下比这个更严重的错误都不至于若皇上生这么大的气,而今天有三位大臣在场,皇上又是那么重脸面的人,自然是火冒三丈、迁怒于人。
高无庸想都不用想就知道,皇上这一回是真的动怒了,而不是平日里的故作生气,只是给点儿颜色看看。想想也是,谁家的奴才一而再再而三地不停犯错,当主子的还能心平气和?不要说皇上这样的急性子,就是先皇那么温和的人恐怕也是要被生生地气着了。
尽管皇上怒不可遏,但高无庸还是没有太过害怕,因为他知道那两个丫头没有跑远。刚刚皇上与众人商议的是机密要务,连高无庸都要到门外候差,清风与青莲更是不能够中途进去换茶,于是两个丫头为了避嫌,连忙站得远远的,躲到一个角落里,但是视线又能够看得到高无庸,这样的话,两个人悄声聊会儿天也不会被人听到,而她们只要时不时地看一眼高无庸,就知道里面是不是已经商谈完毕,需要轮到她们前去当差了。
因为两个丫头一直都在高无庸的视线范围之内,所以他才会这么肯定她们没有跑远,肯定只是误以为这一次商议政务的时间会很长,两个人又说到兴头儿上,就忘记了时不时地瞥一眼他这个师傅还在不在门外。
皇上从前身边只有婵娟一个人近身服侍,怎么这一回走了一个婵娟却进来两个宫女,皇上当然是出于多方面考虑,一是婵娟服侍他多年,手脚麻利、主仆默契,换了新人之后在当差方面自然是不可能一下子就达到婵娟的水准,一个人绝对忙不过来;二来则是他不想再重蹈婵娟的复辙,再生出是非和嫌疑,凭白影响他与冰凝的感情,两个宫女总比一个宫女更容易撇清嫌疑。
虽然需要新进两个宫人的吩咐有些出乎苏培盛的意料之外,但是他早就将所有的宫女全都过了一遍筛子,因此最终选定两个人也不是什么难事。
尽管皇上只是说要两个宫人,但是不需要皇上再多说半个字,他的心思苏培盛全都知道。皇上绝对不会选择那些八面玲珑、心思多想法多的年长宫人,虽然她们办差经验丰富,来了就能立即独挡一面,甚至可能比婵娟做得还要好,但是他生性多疑,生怕这些在宫中当差多年的奴才早早被培养成旁人的眼线,若是成为他的贴身服侍奴才,岂不是自投罗网,自己给自己安插上别人的眼线?
幸好苏培盛对皇上的好恶了如指掌,也幸好他早早在一个来月之前就做足了充分的准备,因此皇上前一唏才吩咐下他寻人的差事,苏总管后一句就提出来了两个人选方案。
这两个人都是前年入宫的秀女,只是此秀女非彼秀女,作为宫人的秀女是由内务府从下三旗中选出的包衣奴才,身份与那些能够与帝王或宗室婚配的秀女有着云泥之别。两个丫头原本在乾清宫当差,没几个月就遇到先皇驾崩全国大丧的事情,乾清宫中没有了帝王,宫人自然少了很多的差事,而皇家虽然家大业大,但是也不是养闲人吃闲饭的地方,于是那些曾经围在先皇身边伺候的奴才们都被派往其它宫里当差。而这两个人却是因祸得福,由于是新进宫的奴才,没有资格近身服侍先皇,只是做些简单清扫打理差事,此时正因为手中有差事可做没有吃闲饭反而幸运地躲过了这次遣散。得以留下之后,因为乾清宫没有主子需要伺候,又没有那么多既吃闲饭又说闲的人在旁边吆五喝六地支使,日子比从前过得还要舒服。
苏培盛看上她们两个当然不是嫌她们在乾清宫的日子过得太舒坦了想给两丫头找点儿茬儿,而是凭着对皇上喜好的拿捏,认为这两人虽然没有多少当差经验,但是胜在出身清白,毕竟没有在先皇近身边服侍过,不是先皇的红人,自然也没有什么利用价值,被别有用心之人培养成耳目眼线的机会几乎为零。
皇上听了苏培盛的禀报之后,对她们的出身表示满意,也对苏培盛的办差得力高度赞赏,简直就是说到他的心窝子里去了,于是立即吩咐苏总管将那两个丫头带到他眼前再过一过目。
待皇上亲眼见到她们之后,心中更是认可了这两个小丫头。只见两人模样既不妩媚也不丑陋,可是说是清清爽爽、干干净净,因此皇上对她们的第一印象很是不错。因为妩媚的女人容易惹出闲言碎语,也更容易令冰凝产生不必要的误会,但是太过丑陋的女人,皇上整天甚至可是说是时时刻刻要面对,不仅是不能赏心悦目影响心情的问题,而是实在是太过堵心,太影响工作效率的大事情。再看这个两个丫头,样貌平常又看着顺心,自然而然地入了皇上的法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