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7章 乡土作家

邓华看着对面的鹰嘴岩忽然想起一事,回头看向张海霞,宣传部长一愣点点头:“算不上文豪吧?也许是生活的困境让很多人第人生感悟更深,乡村的确有几位乡土文学作家,只是在省内发表过一些小说散文。不过乡土文学作家对家乡的感情很深,如果命题作文肯定不会同意,跟他们说推广家乡旅游资源应该不是问题。”

“张部长心有七窍!”邓华哈哈一笑,“就是要让乡土文学作家出头,好好写河池的山山水水,好好为我们河池大打广告。可以跟作家们说,看写的文章刊登在什么级别的报刊杂志上,我们可以有相应的表示。钱么就算了,太俗!可以在水电站落成后建一座丰碑,为那些给家乡做出贡献的人们树碑立传!”

别人差点没笑出来,没钱就说没钱的,什么叫做俗!张海霞忍住笑冲身边的胡思道:“听见邓书记的话了?回去好好做一份策划案,忽悠呃鼓励那些作家大力宣扬家乡风光,只要在省级刊物上发表作品,就可以在丰碑上题名。如果谁在国家级报刊杂志上刊登文章,电视台负责给他拍摄专题片,市委宣传部为他立传!”

“是!”胡思的声音清脆至极,“请邓书记和部长放心,宣传部马上发动全部市作协成员,还有那些文学爱好者,最大限度为我们的河池风光做宣传。不只是黔州省,我们会把作家组织起来,分别向巴蜀省和川渝市投稿,毕竟他们很可能是河池市未来潜在的旅游市场。”

聪明!邓华忽然发现,此前自己似乎真的隔着门缝看人把人看扁了,胡思也许不只是一个花瓶。就凭女人第一时间想到未来的旅游市场,就不是一个仅凭容貌上位的女人。

邓宗云点点头:“好!河池的发展就是要靠群策群力!谁也不能包打天下,发展县域经济我们一定要发动群众,不只是让每一个领导干部为河池的发展思考,更要让全体河池人为河池的发展献计献策!只有走群众路线,河池才会焕发出全部生机,才有机会走出贫困的泥沼,走向小康之路!”

二邓的话让大家眼前一亮,张海霞不确定问:“邓书记是说,河池也可以承接产业转移的红利?可是河池太闭塞了呀,招商引资工作恐怕很难收到效果,谁愿意来这里?即便有蜀桂公路那也不过是水中月镜中花,商人最注重现实,他们不会拿着期票来这里创业的。”

一直以来河池招商引资工作就是一大难题,这边闭塞的交通,惨淡的经济状况,根本不可能招徕到好的企业入驻。河池制定的招商引资政策大概是最优厚的,可是即便土地白给人家不收税也没用,赚不到钱本身就是赔钱。

眼下外面商机无限,整个华夏都在高速发展中,来到生活节奏慢两拍的地方能有什么作为?在河池生产没原料,销售没渠道,走出去没好道,哪一个商人来这憋死牛的地方?

邓华摇摇头:“招商费劲我们就购买淘汰下来的设备,那些在沿海沿边经济区落后的设备,很多都堆积在仓库里慢慢锈蚀。那些设备对河池来说,绝对不落后,相反还有相当的先进性,一定要抓住机会购买一批回来。别的不说,扶贫产业园的轻工业生产,需要的设备如果从那边购置,恐怕便宜的不是一星半点。”

买设备?尽管小邓书记描绘的蓝图很绚烂,可大家还是泄气,只要是花钱的项目,河池只能自废武功。采购一批设备还是淘汰产能的设备,对河池来说也是一笔巨额开支,钱从哪里来?

河池最缺的就是钱,别看那几个被小邓书记搬倒的商人有钱官家没钱,就连吃饭买酒都要赊账的市委市政府,大概全国罕见。张海霞叹口气:“都是钱闹的!”

“资金问题会解决的!”邓宗云也犯愁,搞来五千万转眼间就被小邓同志花出去,偏偏还弄出更大的资金缺口,“也许不需要太久,只要产业园项目产生利润,资金问题不会在困扰河池的发展!”

尽管明知道邓市长画了一个饼,大家也只能是听着,要说小邓书记还真是花钱的祖宗。河池从来没有过上千万的资金,邓书记真是大手笔,转眼间一个水电站就把五千万花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