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锋三人把马交给黄府门口的家仆,却被告之相国有使者来了,正在里面和黄琬会谈。相国就是董卓了,他派人来做什么?
正怀疑间,黄琬陪着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走出来,执礼甚恭,那不是董卓的女婿,牛辅吗?
黄琬对着牛辅行了一礼:“相国之令,黄某敢不听耳。尊使直须回覆相国便是。”
牛辅得意洋洋的回了一礼:“如此便是自己人了,黄大人留步,在下告辞!”
等牛辅行远,张锋三人这才从台阶底下转出来,叫住已转身的黄琬:“岳父大人,这董贼派人来,却是为了何事?”
黄琬闻言大惊,左右看了看没有外人,便拉了张锋的手道:“此处非是谈话之地,且随我来。”
“什么,岳父大人准备接受董贼之令,出任尚书一职?”张锋简直不敢相信自己耳朵,这倒底是什么世界?同是至交好友,张温愿意以一己之力、血肉之躯去对抗董卓的暴政,而黄琬居然和另一个大臣荀爽,投靠了董卓,三人沆瀣一气。这忠奸善恶、高下立判。
“贤婿试想,如今相国大人已是位高权重,天下无不敬仰,所谓‘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与相国大人作对,无异于以卵击石。贤婿一身本事,若投效于相国,必受重用,他日前途不可限量啊。”黄琬“语重心长”的劝道。
想不到这平时这慈眉善目的黄琬居然是个道貌岸然的伪君子!平时忠君爱国的口号喊得响,关键时候马上变了节,换了阵营,第一个跳出来为董卓摇旗呐喊!
张锋强忍着冲上去掐死这老头的冲动,平静不动声色的说道:“既如此,请见莺儿一面,再作定夺。”
黄琬以为张锋已经心动,笑呵呵的说:“如此也好,来人啊,带张大人至小姐闺房。”
第三十五节
由于张锋的变相纵容,董卓进京后的发展如史书一般,几乎没有任何变化:唆使何进部将吴匡,杀了何进之弟何苗,后者接受过十常侍的贿赂,为他们说了好话,被认定是宦官一党,然后董卓吞并了何进的大部分禁军。
每天三更半夜将自己带进京里不多的士兵悄悄开出城外,天明之后再大张旗鼓,招摇过市的进城来,让人以为他带了很多士兵来。
鲍信看出了董卓的野心,分别提醒了袁绍和王允,不如及早处死此人,结果都不听他的,鲍信引了本部兵,投泰山去了。
自此洛阳兵权几乎全在董胖的手里,他于是接下来开始准备废除刘辩,改立刘协为帝(这胖子心里到底怎么想的?)。
反对他的尚书丁管,被他当庭格杀。袁绍此时却还些血气方刚,与他产生冲突,差点当众拨剑干起来,被众大臣劝开后,把印挂在府上,匹马逃去了老家渤海。袁术也从南门逃走,不知所踪。
随后,由于丁原的反对,张锋的大哥吕布出场,把董胖打得落荒而逃,李肃这时跳出来,劝董胖用一匹赤兔马,把吕布给策反了,丁原也挂在自己这个看不起的杂种儿子手里。
第五个月,刘辩被董卓赶下台,刘协登基,就是献帝。王越此时成为帝师。
第六个月,董卓使人指刘辩作反诗,毒杀之,以及唐妃(估计也不过十五岁的小美女,甚憾,甚憾)。
“父亲大人,再不走就来不及了,董贼倒行逆施,权倾朝野。以父之刚直,必会触怒于他,以取其祸,不如走而避之。”张锋跪在张温面前,焦急之色溢于言表。
虽然这张温并不是他亲生父亲,但是这十年里对他关爱倍至,张锋又不是铁石心肠之人,怎么忍心让他如史实上一样,被董卓寻隙杀了?奈何张锋低估了这古代文人所谓的气节。
张温业已花白的胡子,骄傲的翘着,有如主人不屈的气节一般:“国之将亡,董贼谋逆,吾身受汉家大恩,安忍轻义而惜身?吾儿勿言,吾意决矣,汝可速带汝母至濮阳,以养天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