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29章 抢人

斩龙 通吃道人.QD 3528 字 2024-05-17

“你们都已经如此厉害了,还要我来做什么?”宋应星又参观完钢铁厂,对十几米的高炉同样愕然不已。他再想想自己几个时辰内就从天津跑到辽东,光是这份神速更是奇迹。

接待参观的史东是穿越者里最辛苦的,他得知眼前这位竟然是宋应星时,当即说道:“先生来帮我吧,我事务太多,实在需要有人帮忙。

先生对冶炼和化学应该很有兴趣,不如来搞冶金化学,帮忙确认这钢铁中的成分。我手中有相关的书籍,先生想办法将试验一个个复制出来就行。只有能明确钢铁成分,才能炼出好钢。而我们现在对优质钢铁需求极大。”

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还要等二十年后才成书,可三十岁的他正是精力旺盛,研究能力最强的时刻。说实在话,他今天看的东西太多,感兴趣的地方也多。不过他现在还晕乎乎的,史东求他帮忙,他就想点头同意。

“等等……。”赵泽不知从什么地方冒了出来,大声喊道:“姓史的,你想决斗是吧?我一会没注意,你就来挖墙脚了。”他又看向宋应星,拉着对方的手说道:“宋先生对机械也颇为精通,想不想玩蒸汽机,就是今天下午把你吓一跳的那个。

那是我正在试制的二百五十马力蒸汽机,准备用在战舰上的。有了它,我们就的船就可以无帆而动,横行四海,扬中华天威于万里之外。

本来这东西搞完之后,我就应该搞五百马力的。可若是有先生相助,我敢直接上一千马力的。想想看啊,一千匹马的力量是多么的巨大啊!”

宋应星愣愣的点点头,心想:“对啊,那个机器不但可以自己动,还能输出巨大的力量,太可怕了。这东西若是造出来,就足以令人名传后世。”

一看宋应星要改变主意,史东红着眼睛喊道:“先生,莫听这小子胡言乱语。没有我炼钢,他哪有材料造什么蒸汽机?”

赵泽当即反驳,“没有老子造蒸汽机,你哪有动力上马大功率鼓风机提升炉温?没有我给你制造转炉,你的钢铁产量就是个悲剧。”

两人唇枪舌剑吵的不可开交,却冷不丁发现李树伟不知何时把宋应星拉到一遍,正在嘀咕什么‘农业乃民生根本,先生于农学著述颇丰,不如来搞农业比较踏实’。二人顿时联手要把李树伟先赶走再说。

每一个人说的似乎都有道理,偏生宋应星对这每一个人都不熟悉。他茫茫然的被这几个人拉来扯去,最后只能做罗圈揖喊道:“诸位皆是大才,如此抬爱,宋某受之不起。不如让大帅来分配在下职位好了,让在下做什么都行。”

借助贾刚的人体无线电,问题如皮球般踢到周青峰面前。周青峰当即给宋应星定下明确的任务——弹簧钢,弹簧钢,弹簧钢,让老宋去搞弹簧钢。老子等燧发枪等得花都要谢了。

宋应星,字长庚,江西奉新人。这人是个全才,他写的《天工开物》是专注于各种工艺的百科全书。书中包罗万象,陶瓷,砖瓦,机械,纺织,染色,采煤,榨油,育种,插秧等等等等,就没有他不懂的。

《天工开物》中涵盖生物,物理,化学等多门学科。宋应星甚至对天文和音律都有涉及,可他认为自己对这两门学科不精通,就没有写进自己的著作当中。

顺便说一句,因为宋应星极端反清,他哥哥宋应升更是在明亡时服毒殉国,鞑子皇帝乾隆将《天工开物》给禁毁了。这本书在国外名声极大,可在清朝却无人知晓。猜猜我们是从那个国家又找回这本旷世巨著?日本。

宋应星还是想靠功名的。前两年刚刚考中了举人,当年考进士没考成。这两年他正发奋读书准备再考,结果就被周青峰派人把他给绑到了天津——叶娜去劝自然是没劝动,于是绑了他的老师。结果他所在的白鹿洞学院所有师生都被逼着乘船跑到了天津前来相救。

宋应星到天津之前,还以为这伙反贼是为了自己老师而来。毕竟他的老师舒曰敬当前的名声可比他高得多。可到了天津才知道,这反贼头子压根不在乎自己那个以诗文名传天下的老师,对方是冲自己来的。

这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宋先生这一肚子气可就不容易消了。他见到周青峰时就愤而表态绝不从贼。周青峰对这种极具骨气的中华大才却有唾面自干的好脾气,他腆着脸说‘没关系,现在不从贼,以后算从龙好了’。

碰到这种二皮脸,宋应星一介文人完全没办法。

宋应星身边还有一人,便是与他同龄的徐霞客。徐霞客是江苏江阴人,他无意功名,连个秀才都不是。他就喜欢到处游山玩水,四处瞎逛。这位大才比宋应星好劝,只是他不好找。派人去他家根本没用,周青峰派出贾刚一路追踪,在华山才寻到他。

徐霞客对功名利禄毫无兴趣,他四处巡游时经常露宿街头或者投宿破庙,对生活要求极低。可周青峰让徐霞客坐三翼机在天上兜一圈,这位就大为惊喜,屁颠屁颠的答应跟‘革命军’混了。

这两位到天津有两三天,已经逛了不少地方,今天周青峰专门抽空相陪。他们一个嬉笑一个恼怒,态度不尽相同,可对周青峰所说之物都有了莫大好奇心。

京畿遇袭,天下震动,周青峰的‘革命军’已经在明朝的地盘上闯出了名声。宋应星口中不服,可两日之内也看出这伙反贼极不寻常。再听周青峰要跟他打赌,他也只能认下——不认下不行啊,整个白鹿洞书院,包括他老师以及他的家人全都在天津呢。

周青峰亲自带路,客客气气的把宋徐二人领到一间刚刚盖好的大屋子前。这屋子靠近一条河流,乍一看像个水车坊。屋外有一条高高架设的木渠,沿途分叉通往农庄各地。

“农业发展少不了水。只要有水,地里总会长出些东西来。可就因为缺水,很多良田得不到利用。我们现在的粮食产量不够,就必须多多开垦和利用农田。”周青峰站在木屋前沉声说道:“我们过去引水往往开挖沟渠,往高处引水则用水车。

可总有些地方地势实在太高,连水车也没办法把水送上去。再则比如这河渠水流平缓,水面太浅,架设水车也转不动。我们为了尽可能的开垦良田,就需要一种更强力的机械。请随我来看这抽水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