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何辜。”秦绾楞了一下,随即失笑,“本妃虽然是个小女子,但也不至于睚眦必报,用无辜百姓来当筹码。”
“是在下失言了。”裴咏立即道。
“先生以为,夏泽苍此举意义何在。”秦绾笑着问道。
“总之不会是单纯泄愤。”裴咏迟疑了一下,看着她毫无异样的笑颜,终是在心里叹了口气,答道,“西秦,怕是意在西域,应该是受了北燕挥兵草原的启发——王妃好手段。”
“怎么说。”秦绾眨了下眼睛,一脸的无辜。
“虞清秋。”裴咏直接道。
秦绾笑而不语。
“不过,王妃就不怕三国鼎立之势太过牢固?”裴咏说着,顿了顿,又自嘲道,“也对,既然虞清秋是王妃的人,北燕……自然算不上威胁。”
“看来裴先生也不看好冉秋心。”秦绾道。
“若是她能早生十年,倒是有一争之力。”裴咏叹息道,“资质上佳,在下见过的女子之中,恐怕唯有欧阳慧和王妃方能胜之,甚至世上多半的男子都不如她。然而,她晚了十年,十年的差距,并不是天资能弥补的。虞清秋虽然有身体的弱点,可正因为他的病体,曾经尝遍人间百态,他的阅历和对世情的看透,不是冉秋心能比的。智宗之争,冉秋心必败。”
“先生高见。”秦绾不置可否。
“冉秋心在王妃手里吃了亏后确实成熟了不少,可惜还不够。”裴咏补充道。
“北燕的局势,两三年后自见分晓。”秦绾拉回了话题,“倒是西秦,本妃还缺一个虞清秋。”
裴咏怔了怔,差点以为她想让自己假意投效夏泽苍卧底,但下一刻就打消了这个想法,仔细思忖了一番,犹豫道:“西域?”
“不错。”秦绾爽快地点头,“西域那个地方,不被大陆看在眼里,是因为那里虽然人口众多,特产丰富,但小国林立,长年战乱不休,一直在内耗,根本无力东顾。然而,若是西秦想将西域彻底吞并,那些小国也不会坐以待毙的。”
“西域诸国之间本来就有矛盾,加上文化落后,平时打仗几乎就是双方摆好阵型一起冲上去杀,若是西秦没有后顾之忧,二十万大军足以催枯立朽般平定西域。”裴咏道。
“所以,要给夏泽苍弄点麻烦。”秦绾一脸的理所当然,“想用北境七州的烂摊子拖住东华国力,好后顾无忧地西征,哪有这么便宜?就算不用东华一兵一卒,也要叫他吐口血出来。”
“王妃想要在下将西域诸国拧成一股绳,以抗西秦。”裴咏了然道。
“不错,西域仰慕中原文化已久,若是在大军压境、国破家亡的危机面前,以先生的能力,应该能得到话语权。”秦绾沉声道。
“王妃倒是看得起在下。”裴咏一摊手,无奈道,“可是在下不是神,若是东华不能出兵,西域……怎么挣扎最终还是会落入西秦手里的。”
“至少不能让夏泽苍得到一个富饶安稳的西域。”秦绾冷声道,“能拖多久拖多久,尽量杀伤西秦军的有生力量,削弱西秦的国力。反正那是西域,就算打得千疮百孔,也与我等无关。此战后,无论结果,西域都将再也不是我朝边民的心腹之患!”
“王妃深谋远虑。”裴咏耸然动容。
当时,他和白鼎也商讨过北燕的局势,一直认为虞清秋和秦绾没有关系的原因就是,北燕若是吞并了草原,确确实实会助长北燕的实力,对东华并无好处。可如今看来,东华的摄政王夫妇的眼光比他想象得更深远。想必三年后,北方边境同样不会再有边患。反抗者杀,顺从者降,再过个十几二十年的,再也不存在西域人和草原人,所有人都和大陆百姓无异。
无论今后三国鼎立之势如何,对于边境的百姓来说,功在千秋。
裴咏走进京城的时候,很有一种恍如隔世的错觉。
上一次来京城,他是随同白鼎进京述职,那时候的他还年少,正是意气风发的时候,总想着凭着自己的谋略和白鼎的武力,定能为南楚开疆拓土,成就一世功业。然而,不过短短十几年,物是人非。
“裴先生,请。”押送他上京的士兵倒是没有丝毫为难他,反而一路上都挺照顾他这个文人,想必是得了吩咐的。
“有劳。”裴咏道了谢,随即整理了一下衣冠,坚定地走进了摄政王府。
“裴先生,王妃在书房恭候大驾。”执剑笑眯眯地迎上来。
“这是?”裴咏有些疑惑地看着王府中忙忙碌碌的下人们。
“这不是正在准备行装吗?若不是为了等先生,两天前王爷和王妃就要启程了。”执剑笑道。
裴咏沉默着,一路走一路打量着带路的执剑。
以仆观主,也能看得出来,那位交手了好几次却素未谋面的摄政王妃,无名阁主秦紫曦的不凡。
“先生请进。”执剑打开了书房的门,站在一边,显然没有进去的打算。
“多谢。”裴咏点点头,深吸了一口气,跨过门槛。
“来了?坐。”书案后的秦绾抬起头来,微微一笑。
裴咏迟疑了一下,在她对面坐下。
荆蓝送了茶水上来,又静静地退了出去,掩上房门。
“这是南楚北境的损失情况。”秦绾就像是没把他当外人似的,直接丢了本册子过去。
裴咏看了一眼,没有去接。不过,上京的路上他就已经听说了西秦军在北境做的好事,就算不用看,也能想象得出上面那一串串触目惊心的数字。
“先生不看?”秦绾一挑眉。
“若是看了,下一步王妃是不是就打算直接把事务丢过来了?”裴咏苦笑。
“这个真没有。”秦绾正色道。
“不瞒王妃,在下并不想再为官家效力,若是王妃不想将在下投入大牢,在下想……许久没有回过师门了,正好回去看看。”裴咏摊了摊手。
“本妃以为,智宗出来的人,只论成王败寇。”秦绾道。
便如虞清秋,李钰事败,他就接受结果,或许有遗憾,但对李钰本人他并不会有特别深的自责和愧疚,因为他确实尽力了。
“或许是因为,在下年少时就离开师门,这些年来,早就忘记了自己也是出身圣山吧。”裴咏沉默了一下,苦涩地一笑。
秦绾瞥了他一眼,懒得去问当年的智宗发生过什么事,反正有天机那个小心眼的家伙在,就算排挤倾轧什么的也不出奇。
“敢问王妃,可有白元帅的下落?”裴咏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