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将计就计

“另外……”李暄迟疑了一下才道。

“有结果了?这么快?”秦绾精神一振。

“空远大师年轻时是游僧,四处游历,宣扬佛法,具体经历实在不可查,不过他是出家人,有度牒,只要在寺里挂单,便有迹可循,所以大致拼凑出了他的经历。”李暄说着,从衣袖里摸出一张纸给她,“我不知道你为什么要查空远大师,但从他的经历看,并无任何可疑之处。”

“我从不否认空远大师是一位大慈大悲的有道高僧。”秦绾笑了起来,“只是,有件事很在意,可大师大概觉得我不知道对我比较好——你知道的,好与不好,没有人能替本人做判断,我想要知道。”

“回来的路上撞见了岳父大人,看起来心情不太好的样子。”李暄道。

“总觉得爹爹也知道,可就是不告诉我!”秦绾咬牙。

“我帮你。”李暄歪歪头。

他能理解江辙的想法,可是他还是要站在秦绾这边的,因为如果是他自己,肯定也不会喜欢别人打着为他好的名义就把他瞒在鼓里,那么,将心比心,秦绾也不会高兴。

“要说特别的地方,空远大师曾在宝龙寺讲经三年之久,除了最后定居含光寺,他从未在一地停留一月以上。”李暄又道。

“宝龙寺。”秦绾思索着这个有些耳熟的名字。

“在西秦边境的盘龙山上,是西秦第一大寺,和青城观合称佛道双壁。”李暄提醒道。

“呃……”秦绾汗颜。因为空远大师是纯粹的僧人,完全不会武功,所以她一时还真没和江湖上赫赫有名的宝龙寺联系起来。

“宝龙寺距离这次三国盛会举行的地点不远。”李暄沉吟道,“既然是佛道双壁,不如让喻明秋先去看看?”

“你是真不知道?”秦绾白了他一眼,像是在看傻瓜,“佛道不两立,佛家和道家的关系从来就没好过好吗?”

“这都是江湖门派,难道平时就没个交流的?”李暄奇道。

“……”秦绾沉默了一下,好一会儿才面无表情地说道,“宝龙寺前任方丈惠果大师就是青城观前任掌教青云子打死的。然后,现任观主,就是明秋的师父,最得意的首徒被宝龙寺罗汉阵打得半身不遂,自暴自弃了三年后,连轮椅一同从青城山上跳下去了。”

“当我没说过。”李暄一头黑线,怪不得秦绾看他的眼神这么奇怪。

都是出家人,怎么还杀气这么重?这哪是佛道不两立的问题,分明是血海深仇啊!要真是青城观弟子上了宝龙寺,还不成了清水落进滚油锅里,瞬间炸了啊。

李暄回到王府的时候,已经是黄昏。

远处的天边残阳似火,像极了那日含光寺的火焰。

走进后院,就看见秦绾背着双手站在一棵桃树下,仿佛在沉思着什么,身边也没见伺候的人,连最常跟着她的秦姝都不在。

“想什么呢?”李暄直接翻过回廊的栏杆,走进桃林。

“就是静一静,把最近发生的事都理一理。”秦绾叹了口气。

“除了三国盛会的事,其他的不重要的就放放,让下面的人去办,真不行,横竖还有我。”李暄道。

“随行的名单我已经拟出来了,回头你看看。”秦绾道。

“莫问拿给我了。”李暄有些疑惑地道,“论武那边你自己看着办,论文……是不是少了点?”

“没少,后天就是春闱第一场了。”秦绾一挑眉。

“你是说,今科的那些学子?”李暄诧异道。

“文和武不同,不论是谁都没有必胜的把握,不如把这个机会给一些有前途的年轻人磨练磨练。”秦绾淡淡地一笑道,“等殿试之后,你看着不错的,给我指几个。”

李暄想了想,也不得不承认她说的有道理。但提起春闱,他又忍不住叹了口气:“今年因为言凤卿班师的省事,推迟了春闱的时间,偏偏今年热得早,这春闱都快变夏闱了,温度一高,这么多人闷在贡院的小单间里,很容易爆发大规模的疾病。”

“前些年云州闹灾的时候,苏青崖不是开过两张预防瘟疫的药方吗?”秦绾提醒道,“叫太医看看,可以的话配来每天泼洒贡院,再让每个考生进场之前都喝一碗。”

“想一块儿去了。”李暄笑笑。

“不过三年前冉秋心就对恩科动过手脚,天灾好防,就怕人祸。”秦绾沉声道。

“我心里有数。”李暄安抚道。

“那就好,对了。”秦绾一转身,又笑道,“再过几日是舅母四十生辰,因为是整寿,理应大办,不过舅舅也回不来,我想好好给舅母过个寿。”

“我给上官策几天休假,让他去操办。”李暄对那位聪慧又识大体的临安王妃也很有好感。

上官英杰留在南楚,也是避嫌,所以王妃和世子,以及庶出的上官箭和上官绣都到了东华京城定居,身边只留了吴侧妃照料起居,秦绾也总觉得有点对不起舅母。

“还有,借沈醉疏用用。”李暄忽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