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封征没想到的是,在封华过来接许之端走了之后,他父亲进宫面见了圣上。
宫内封父对宋启帝道:“皇上,我们封家,您赐给的荣华也够大了。
皇上,臣家里的这几个儿子,没有一个景气的。大儿子性情敦厚,为人和善,才华,也是有的。
只是不适合入朝为官。
所以老臣才会寻了个由头,将他赶了出去,又求圣上同意把他外放的那么远,去衡州做了一个小小的监军。
这第二个儿子啊,为人圆滑,处事狡诈,是个当官的好料子。
只是心胸太小,容不下太多人。
这样的人入朝为官,弊大于利。
所以老臣在此请求皇上。
待老臣死后,青水街再无封宅,皇上可随意寻个理由将封府抄了,只要留老臣的后人一条活路即可。
日后,臣那两个儿子,圣上也不必因为老臣当初的从龙之恩去太过于照拂了。
老臣这一辈子,为朝廷肝脑涂地,为皇上尽职尽忠,如今老臣已是枯木难逢春,但是看到皇上如今气宇轩昂,为君可临天下,老臣便已心满意足了。”
宋启帝听到这样的话,自然是难受的,封父一直是他的老师,见证他一路从皇子走到太子,最后成了皇上,这一路的征途,封父帮了他太多太多。
如今见他这般模样,宋启帝眼眶也红了,他声音有些哽咽的道:“朕明白的,若是您的孙子辈有出色的人,朕会大力栽培他,恢复您在时的荣华,您也要好好保重身体,朕能完全放心的人,已经没有几个了。”
此后,封征的官位再没往前走一步。
许之端也在衡州过得极好。
封亦是她的表哥,只比她大了一岁,她刚刚到衡州初见封亦时,封亦就已经八岁了,长的眉清目秀,身形比一般人高了一些。
后来她与封亦一家在衡州待了三年,一直到秋初从京里面传了信来叫他们回去奔丧,他们才准备回京的事宜。
其实回京的东西都备的差不多了,本来就已经准备启程回京给封父过七十大寿的,如今回京贺喜变成回京奔丧,众人轻车便装,日夜赶路,终于在半个月后赶回了封府。
到青水街时,原先封府所在的地方大门已被封死,匾额也被取了下来,门口有乞丐成群结队的打了地铺,封华一愣,站在原地不知所措。
封亦说到这儿,声音停顿,回头看向顾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