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完毕后,范弘道气势渐渐抬了起来,做笑而不语状,双目炯炯有神的看着申用懋。
其实要说学问方面的兴趣,范弘道未必有多大。这会儿有意大谈特谈经史问题,甚至不惜抛出在这年头略显激进的观点,主要目的只是为了炫技而已。
这几个回合下来,显然申用懋露拙了,他的理论水平完全跟不上范弘道的高谈阔论,不免有点小小的难堪。
这个圈子本质上都是以读书人标榜和自居,无论功名财富权势地位相差多少,只要在读书方面技不如人,那绝对不是有面子的事。
不过申大公子虽然不是精通经义的学者,但在父亲耳濡目染之下,情商是没有问题的。所以他立刻就觉察到了,这是范秀才有意为之,算是对自己怠慢的小小反击。
申大公子家学渊源,基本风度还是有的,拱了拱手道:“今日谈论,多有受益,来日再请教!”
这意思就是扯淡完毕,是非成败转头空,现在要送客了!
范弘道起身负手而立,两眼望天(这是开间厅堂,坐里面可以看到外面天空),淡淡的说:“今日拜访,只因听说申相国有心病,登门来治心病而已。”
申用懋觉得范鸿道此时故弄玄虚的模样,像是词话小说里的神棍,哑然失笑道:“家父哪有什么心病,范朋友不要道听旁说。”
范弘道冷笑道:“听说蒲州张相公服丧快满了,这不是心病?”
申用懋登时变了脸,微微现出几分若隐若无的狠色,轻喝道:“这样的心病,你也敢说能治?”
所谓蒲州张相公,自然就是前文介绍过的张四维了,在申府这显然是个敏感人物。
当年张居正死后,首辅位置没申时行什么事儿,由张四维接任了。但是张四维才干了一年,就回老家服丧,然后才有申时行当首辅的机会。
如今张四维即将丧满回京,那么最大的问题来了,前首辅张四维应该起复为什么官职?现首辅申时行又该何以自处?
。
第三十八章炫技
一般人下意识里,都以为读书人为了科举要发奋攻读四书五经,其实严格来说并非如此。
四书五经里也是有区别的,其中《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这四书是必修课,所有读书人都要通学的。
而诗、书、礼、易、春秋这五经是选修课,打算走科举道路的读书人只需要学其中一经就可以了,并不需要五经全学。文天祥有诗云“辛苦遭逢起一经”,就是这个意思。
所以读书人之间问“治何经典”,往往含义就是问对方学的哪一经,从这里再引出话题来。
之所以不问四书问五经,大概是都学四书没什么差异,五经互相不同的话,或许容易找话题聊得起来。
对这个问题,范弘道作为有秀才功名的读书人,当然知道怎么回答。还是如实答道:“读过春秋。”
申用懋挤出一点和蔼的笑容,微微颌首道:“圣人笔削春秋,其中蕴含微言大义,古今贤人甚至能引春秋决狱事,你可要仔细体悟,当有所得。”
这完全就是老前辈勉励后进的口吻了,虽然申用懋比范弘道也就大个七八岁。伶俐的人都明白,这次会见谈话也就接近尾声了。
范弘道越发深深地感受到,这次会面从头到尾就是一个词:敷衍了事。换句话说,申用懋完全没把自己当回事。
就连他点评《春秋》勉励自己这几句,也是听到耳朵出老茧的套话,一点用心都没有。
不知道别人会怎么想,反正范弘道觉得自己今天混的挺憋屈的。他想了想回话道:“前辈此解,在下大不以为然。”
申用懋微微讶异,不想套路演练出了点意外。按道理说,范弘道这末学后进应该唯唯诺诺几句才是,但实际上的答话却近乎于顶撞了。
范弘道继续答道:“一部春秋,不过是春秋一时的史书而已,与普通史书没有什么两样,若视为圣人真言而奉为圭臬,与刻舟求剑有何异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