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瑶眯着眼睛笑道:“那这幅画到底有多好啊?”
杨过感受到夏老爷子的目光,想了片刻最终给出答案道:“神品不足。可能是因为这是开山之作,所以尽管荆浩画的已经很好了,但是还是没能达到他的最巅峰。”
“神品不足?”
夏昆仑诧异道:“这还不算神品?”
画作是需要对比的,有了这幅《匡庐图》的出世,再去看张大山的那副《庐山图》,后者完全是提炼和模仿学习。张大山最多用出了七分神韵,已经斐然。而荆浩本尊的作品,你说不是神品别人都不带信的。
杨过解释道:“如果从技法上来说的话,这幅图绝对称得上是神品。这幅作品,勾、皴、染多法并举。尤其是皴法,里面就用了小斧劈皴、小劈麻皴,山体侧峰的解锁皴、钉头皴足可见荆浩此人功底实在太强了。”
“那不足之处呢?”
这回事夏老爷子发问,在他看来,这幅画绝对是神品无疑了,他也认出了击中皴法,所以才尤为肯定。
杨过摇头道:“这幅《匡庐图》中把后面的叠水以及水墨微妙的层次处理得很好,避免了山中的瀑布因为线条的处理而显得生硬,画采用了水墨晕染的方法,以丰富的层次体现了山、水、树和景物之间的距离。但是,作者忽略了一个问题,可能这个问题微不足道,但确实影响了作品的完美性。”
“啊?什么问题?”
杨过指着《匡庐图》道:“庐山属于北方,北方山石质地坚硬,结构体现需要更硬一些。而荆浩的手法,很怪,虽然用了很多皴法,但乍一看,似乎根本没有皴法。甚至我们可以称呼他为独有的‘荆氏笔法’都可以。笔法虽好,但正因为忽略了石体的硬度,所以我才会给出神品不足的评价。这里的神品不足不是说这幅《匡庐图》不是神品,而是说在神品之列这不算是最好的。”
“噗”
夏老爷子无语,夏昆仑无语。
哎呦喂!你特喵的要不要这么较真,特喵的就是石体线条硬度的问题罢了。可能这幅《匡庐图》中稍显偏软,但不至于像你说的要降一个档次吧?
要问洪谷子是谁?
杨过其实是不知道的,但随即夏老爷子就给出了答案。
“是荆浩的作品,“荆神品”竟然有作品留存于世,而且就藏在这幅《庐山图》的下面,这是瑰宝,是国家的瑰宝啊!”
夏知非几人傻眼了,怎么就瑰宝了啊?现在展现出来的就只有一个印章而已啊!连图都没看见,就瑰宝了?
夏瑶震惊的问道:“爷爷,你是说,这是五代时期那个号称画中神品的荆浩的作品?”
夏老爷子点头道:“除了荆浩,没有人会留下洪谷子的这个称号。世人只知道历史中有荆浩这个人物,但从未有人见到过他的作品。如果如果这幅《庐山图》下面的画是真的,那这就是第一幅荆浩的作品,被张大山藏隐的作品,只怕当属神品之列。”
杨过在默默地听着,装作很认真做事的样子。实际上心中也十分惊讶,荆浩?他曾看过这个世界的《华夏艺术史》,那可是山水派的鼻祖,这如果是荆浩的作品,那夏知非赚大了啊!即便下面这画攀升十倍,求购者也会络绎不绝。
当印有“洪谷子”的画作被揭开一小半的时候。夏昆仑已经连目光都转移不了了。
此画是一幅绢本水墨。全幅用水墨画出,画法皴染兼备,充分发挥了水墨画的长处。画幅上部危峰重叠,高耸入云,山巅树木丛生,山崖间飞瀑直泻而下,大有“银河落九天”之势。
山腰密林之中深藏一处院落,从院落之中一路下山,山道蜿蜒盘旋,道旁溪流宛转曲折,最后注入山下湖中。山脚水边,巨石耸立,村居房舍掩映于密林之中。水上有渔人撑船,不远的坡旁路上,有一人正赶着毛驴慢行。
画中只有两人,人物在画中只作为陪衬。
就在其中一个人物的下边,数十个印章中,还有一个特别凸显的印章,夏昆仑注意到了。
“嘶!宋高宗,这是宋高宗的印章”
“哪儿呢?”
夏老爷子激动不已,这已经无关于这幅画的价值了,仅仅凭荆浩这个名字,这幅画就注定能成为无价之宝。而宋高宗,那可以一代帝皇,如果还有他的印章,那么这印章是什么?是传国玉玺?
宋高宗赵构这个人呐!大多人都说他是一代昏君,说其忠奸不分。或许历史上的赵构确实如此,但是除此之外,赵构还是华夏历史上少有的十分长寿的帝王之一。他的一生并非没有贡献,他最出名的不是他在位时机的政绩,而是他的书法和画作。他画有《寒山图》,著有《洛神书》,都很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