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原委

锦堂归燕 风光霁月 3652 字 12个月前

加上从前逄枭仙姑观对她和母亲、外祖母的救命之恩,在奚华城对自己的维护之恩,还有今次法场上救下孙氏,他已经救过她三次了。

秦宜宁掀了被子起身下地,在逄枭面前双膝跪下就要叩头。

她脸白的如雪一般,身子也虚弱,逄枭哪里舍得让她行礼?忙伸手去搀扶:“你这是做什么,快起来。”

秦宜宁不肯起身,但被他扶着手臂也不能叩头,只得感激的仰望着躬身的他。

“王爷多次相救,此番又救了我母亲性命,我无以为报,往后王爷但有吩咐只管开口,小女子必定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谁舍得要你万死?

逄枭近距离看着秦宜宁的俏脸,耳根子都热了,双手微微用力,便将人扶了起来。

“秦小姐不必如此。本王只是顺便而已。”

一旁的虎子闻言,嘴角禁不住抽了两下。

明明在仙姑观住的好好的,得了精虎卫的密报就快马加鞭赶来了,在正主面前不知道讨个巧,竟还鬼扯什么“顺便”,这样如何能讨得美人的欢心?简直急死他了!

“天下哪有如此轻易的顺便。”秦宜宁笑道:“王爷身份特别,能在大燕走动已是不易,我不是那不知好歹的人,虽然王爷说话有时……离经叛道了一些,但是王爷做的事我却是看在眼里的,我说会报答,就必定会报答。”

逄枭闻言,对她的欣赏更增了一层。

他知道她是个明白人,果真,她没有辜负他的喜爱,她总能聪慧的拨开表象去看事情的本质,她虽不喜欢他说的那些话,但也不会抹杀掉他为她做过的事。

逄枭摆手道:“秦小姐不必放在心上。既然你没事,本王就告辞了。”

秦宜宁想他必定还有事做,就敛衽屈膝:“王爷慢走。”

逄枭又深深的看了他一眼,才带着虎子出去。

秦槐远则是起身相送。

秦宜宁这才拉着孙氏的手道:“母亲,您受苦了。我回家后发现您不在府中,听说您是随着曹氏入宫去的?他们有没有苛待您?”

“入宫小住倒是没什么人会苛待我,只是面对皇后那种人,我很紧张。”

秦宜宁点了点头,又问:“那日您又为何要冲撞了皇后与皇上呢。”

孙氏被问的一愣,惊讶的道:“我几时冲撞了皇上和皇后?”

秦宜宁见孙氏这般模样,心中疑惑更甚了。

才刚孙氏好端端坐在面前,她便有所怀疑。

孙氏并非是个胆大的人,她才刚差一点就被杀了,这会儿应该受了惊吓,很是虚弱才是,怎么瞧着竟然并无大碍。

“母亲没有冲撞皇上和皇后?可我在外头听说,皇后要将皇上两位宫嫔赐给父亲做妾,您不同意,当殿与皇后顶撞起来,辱骂了皇后,才会先被赐死,后来皇帝来劝说,您又骂了皇帝是昏君,皇上一怒之下,才判了您枭首示众。”

孙氏听的脸色煞白,连连摇头:“你当我疯了吗!即便再大的仇恨,我也是知道事情轻重的,我有多大的胆子去骂皇上是昏君?若说我因为皇后赐给妾的事顶撞,那就更不可能了,我又不是那等妒妇……好吧,虽然我不喜欢你父亲纳妾,可也绝不是不允许纳妾之流,我何至于当面顶撞皇后?”

“这么说,您都没做过?那您怎么被押送法场的?”

孙氏摇头道:“我疑惑呢,我正在宫里休息的好好的,便被一位嬷嬷叫了出来,那嬷嬷只说不是真的杀我,也不解释,就将我的嘴堵上,绑了我押赴午门了。”

孙氏话音方落,便听见”吱嘎一声门响。

秦槐远缓步走了进来。

秦宜宁便疑惑的看向了秦槐远。

孙氏的话,秦宜宁相信。孙氏不是一个很有心计的人,也不会在这种事情上扯谎。

那么,一个好好的在宫中小住的官员嫡妻,如何有宫人敢将人从被窝里挖起来,堵上嘴押送法场的?

皇家虽然威严,可这种事若是完全不与父亲交代,父亲又怎么会一点怨言都没有?皇上的确是可以抬起手就灭了秦家,但是秦宜宁也相信,父亲绝非那种可以任由人捏扁搓圆的软柿子。

所以只有一个结论。

这件事,父亲知情。

“父亲?”秦宜宁疑惑的道:“您知道这其中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吗?”

秦槐远在临窗的圈椅落座,垂眸把玩着手中的盖碗,叹息道:“我并不知道具体的情况,皇上将我留在御书房,说要与我闲聊,并不放我回去,至于法场上的事,也是我赶到了才知道。”

“所以,所谓的宫宴也并没开?”

秦槐远摇头,垂眸不去看秦宜宁。

秦宜宁便蹙眉沉思起来。

皇帝这是利用他们秦家人,做了一个局。

可皇上为的是什么呢?

好端端的,绑了她母亲要押送法场,还扬言要枭首示众,这一看便是下了一个大圈套,倒像是要考验什么人。

秦宜宁思及此,倏然一惊。

皇帝不是真的要杀了他母亲,若是她安排的人真的去劫法场了,会怎么样?

皇帝一定已在暗中增派了人手。她只找到四个人,能否成功逃脱都是两说,这四个人若是被捕,被皇帝的人查问出背后主使者竟然是她,那整个秦家,或许都……

秦宜宁被吓出了满背脊的冷汗。

这时的她无比的感激逄枭及时赶到,搅了这个局。否则她这一次冲动之下怕是真的要给秦家惹出大祸了!

还有父亲……

秦宜宁惊恐的看着父亲,喃喃道:“父亲,您,您此番和谈之后,皇上对您的态度是否有变?咱们是不是要收敛锋芒了?”

皇帝这一次做法,还有可能是为了试探秦槐远。也许是在怀疑秦槐远有叛国之心?

秦槐远复杂的看着秦宜宁。

有些话,他不能告诉她和孙氏,就只能任凭秦宜宁自己去乱猜。

秦槐远觉得对不住秦宜宁和孙氏,可是一些事,说了怕会惹来更大的祸事。

他就只能轻叹一声,道:“宜姐儿不必担心,这些事为父会处理好的。如今你醒了,咱们回京之后,我还没有回家,不如就收拾一番,启程回府吧。”

秦宜宁知道秦槐远必定是有苦衷,便也不在追问。

想到老太君的嘴脸,秦宜宁摇了摇头,“父亲可以先回府去。我却不会这么轻易就与我母亲回去的。”

秦槐远一愣,疑惑的问:“宜姐儿,这是什么意思?”

秦宜宁笑了一下,只是那笑容比哭还难看。

“父亲,我不想言长辈的对错,父亲回府之后一问便知发生什么了。宜姐儿并非不孝,只是为了往后我与母亲在府中能过的好一些,这会子请您理解女儿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