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诸葛亮赴江东以有二三日,孙权以事忙托而不见,今日鲁肃相邀,诸葛亮往鲁肃府上去。
诸葛亮与鲁肃客厅里宴谈。
诸葛亮道:“接孙将军信,孔明赶来,却不知孙将军为何不见?”
鲁肃道:“孙将军事忙。”
诸葛亮道:“不知所忙何事?”
鲁肃道:“众武将皆劝主公出兵攻打曹操,主公正在商议出兵之事。”
诸葛亮哦了一声,若有所思。
诸葛亮道:“不知叫亮前来所为何事?”
鲁肃道:“孔明也是晓兵之人,依你之见,主公如何出兵?”
诸葛亮道:“孙将军定早有计划,何必问我?”
鲁肃嗯了一声,又道:“主公想两路出兵,一路取南阳,一路攻合肥。取南阳一路需孔明出兵牵制,你看如何?”
诸葛亮道:“这又有何难?定不负将军所托。”
鲁肃道:“只需孔明出兵攻打樊城,引出宛城兵马,孙将军奇袭宛城,定能有功。”
诸葛亮道:“此事只需书信一封亮,何顾叫我来江东相商,莫非还有他事,你知亮公务繁忙,荆州事不可脱身。”
鲁肃道:“刘将军入川以有一载有余,不知汉中定否?”
诸葛亮道:“刘璋托主公入川平定汉中,哪知却进他人谗言,起兵攻打主公,主公身边有庞统,定能逢凶化吉,子敬无需担忧。”
鲁肃道:“若刘备得益州,这南郡能否归还?”
诸葛亮道:“此事言之过早,子敬不知朝中还有曹贼否?”
鲁肃嗯了一声。
诸葛亮道:“若无他事,亮且回荆州去,整兵准备军资粮草,若孙将军约定出兵时日,书信告之便是。”
鲁肃起身相送,送到府外便止,见诸葛亮走远,转身入府,关上府门。
次日曹操得荀彧身死,只是应了声,知道了,并叫人厚葬荀彧。
孙权得知知此消息,以是半月之后,孙权将鲁肃,张昭叫到府上相商,两人奉命前来。孙权备了二席,两人座定,孙权便发话相问。
孙权道:“朝中有变,荀彧病亡,又有传言,荀彧被曹操所害,你等二人与孤讲讲,此何意也?”
张昭回道:“曹操对外宣称荀令君病亡,不过掩人耳目也,曹操称公,荀令君不耻,不愿奉上贺表,曹操一怒之下,便赐死了荀令君。”
孙权叹道:“荀彧乃王佐之才,却不想遭了曹操毒手,惜哉,惜哉。”
张昭道:“曹操定了关中,称公加九锡,不期定会攻打江东,主公要防之。”
孙权道:“孤定交州,拥二州之地,虎将百人,兵马数十万,以其防守,不如主动出击,不知两位爱卿以为如何?”
张昭道:“此时不易妄动兵戈,待与百姓生息数载再行征伐。”
孙权望向鲁肃,鲁肃正心中想着事情,未曾注意孙权眼神。
鲁肃在想,曹操东征西讨,功绩卓越,声望如日中天,孙权的功绩就只有赤壁之战,再无其他,赤壁之战前,主公每行议事皆是低声下气,赤壁之战后便有了底气。
此时又定了交州,也算是大功一件,只是与曹操相比却少了些魄力,同样是雄主君王,却不甘屈就他人之下。
主公此时见曹操定了关中,又封公加九锡,定不会甘落人后。
孙权见鲁肃正想事情,不望自己,咳嗽一声。
鲁肃回神,拱手道:“主公。”
孙权道:“仲父相劝此时出兵非良机也,子敬以为如何?”
鲁肃道:“可叫诸葛亮牵制樊城兵马,主公兵分两路,一路出江夏兵马奇袭宛城,再与诸葛亮共取樊城,另一路则出吴郡兵马攻打合肥。只要取下二城,进可攻许昌迎献帝,退可守南阳。”
孙权道:“只是出兵无名。”
鲁肃道:“曹操称公,主公可对外宣称曹操为逆臣贼子,清君侧起兵讨伐。”
孙权道:“子敬深得汝心。”
鲁肃道:“刘备现在川中与刘璋对峙,主公可叫孙尚香返回江东。”
孙权道:“子敬之意是荆襄乃弱国,我借南郡刘备,叫他遣子为质,此时刘备分不得身,定会应允,他日刘备若得益州,荆襄便唾手可得。”
鲁肃道:“荆襄,江东之地,乃楚地也,南三郡皆在我等兵力范围,取之容易,唯有南郡连巴蜀,南阳守江夏,却得之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