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随着赵俊臣的计划进行到了现在这一步,一切都已经注定了。
“太子……可惜了,若是你心胸再宽阔一些,愿意与我化敌为友,那你我二人也就不必走到这一步了,奈何、奈何。”
将西厂的密折放在手边,赵俊臣轻轻叹息道。
虽然一切顺利,但赵俊臣的心情,却没有太多的欢快与得意。
毕竟,朱和堉只是一个满怀理想的真正好人。
虽然他的理想有些不切实际,即使将来继承大统,对大明江山而言也未必会是好事。
但赵俊臣终究还是陷害了一位好人。
不过,在宦海沉浮之间,赵俊臣的心性早就刚硬了许多,摇了摇头后,这般感慨已是被他抛在了脑后。
“庆彦,派人把太子朱和堉即将回京的消息,传告给周尚景、黄有容、沈常茂三位阁老。”赵俊臣吩咐道。
许庆彦微微一愣,问道:“少爷,咱们得到的消息,告诉他们做什么?让那三个老家伙在太子回京后措手不及岂不是更好?”
“在对付太子这件事情上,我与那三位阁老立场一致,这个时候自然需要共享消息。更何况,那三位阁老各有消息来源,虽然咱们仗着西厂的便利,提前一步得到了消息,但这般消息却也瞒不了他们多久,此时与他们消息共享,反倒是可以显示咱们的诚意。”
顿了顿后,赵俊臣接着说道:“但最主要的是,这还关系着我下一步的计划。在太子离京办案期间,朝中清流与太子党人皆是沉闷了许多,等太子回京之后,这些人找到了主心骨,马上就会活跃起来,这会让朝中形势出现一些不可预料的变故。而如今我与黄有容之间,正是党争正酣,各有各的打算,却都不愿意看到这般变数出现……
……所以,太子即将回京的消息,也会逼迫黄有容提前动手,来不及考虑清楚利弊关系,就彻底接纳陈东祥的投靠,并按照陈东祥提供给他的那份名单与罪证,帮着我清除掉门下的那些蛀虫,而我也可以借着机会对付他门下的刑部侍郎闫鹏飞。”
听了赵俊臣的解释,许庆彦一脸恍然:“原来如此,还是少爷想的明白,我这就去办!”
说着,许庆彦已是转身离开了书房,并按照赵俊臣的吩咐去办事了。
等到书房中只剩下了赵俊臣一人,只见赵俊臣靠坐在椅背上,缓缓闭上双眼,并开始思考接下来的计划。
与黄有容的党争,对赵俊臣而言只是一件小事情。
赵俊臣此时所思考的,则是一些更重要的事情。
比如,等到太子朱和堉倒台之后,自己应该支持谁成为新的储君?
是那位早早就向自己释放了善意,体弱多病却城府深沉的七皇子朱和坚?
还是自己并不了解、但大都平庸的其他皇子?
又或者,让太子储君这个位置,就此空悬着?
……l
。
……
按照惯例,赵俊臣若是要处理真正的机密事务,就会把一旁的楚嘉怡支开。
所以,当赵俊臣收到了西厂送来的密折后,突然表示想吃些桂花枣糕,于是楚嘉怡只好离开书房,前往小厨房为赵俊臣准备。
而等到楚嘉怡离开之后,赵俊臣才翻开了密折,并细细审阅。
事实上,太子朱和堉这次离京审办“南巡筹备各地舞弊案”,因为有两厂一卫协助的缘故,所以虽然相隔千里,但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无法逃过赵俊臣的眼睛。
像是这样的密折,赵俊臣每隔一两天都会收到一封,让赵俊臣可以随时把握着太子朱和堉在离京办案期间的状况进展。
而这一次的密折里面,除了向赵俊臣汇报太子朱和堉在审案期间的言行举动之外,还附带着太子朱和堉已经基本处理完了“南巡筹备各地舞弊案”,并即将要回京复命的消息。
不得不说,赵俊臣把西厂交给魏槐负责,是一件很明智的事情,如今西厂的重建时间虽然尚短,规模与实力也尚有些弱小,但办事效率却已是远远超过了东厂。
…………
“看样子,我的计划……还算是一切进展顺利。”
审阅完了西厂密折之后,赵俊臣叹息一声,似乎满意,又似乎无奈。
事实上,赵俊臣针对太子朱和堉的计划,是环环相扣、紧密相连的。
在最开始的时候。赵俊臣故意装病,让太子朱和堉得到了“统筹各地南巡筹备”的工作。并在期间刻意鼓吹朱和堉的办事能力,把朱和堉越捧越高。
这是计划的第一步。
然后。因为赵俊臣与周尚景、黄有容、沈常茂等人在暗中的推波助澜,太子朱和堉负责的南巡筹备事宜,最终演变成了一场灾难——对各地百姓而言如此,对太子朱和堉的政治声望而言,也是如此。
一些看上去明明是有利于百姓的良策,却不知为何成为了祸害百姓的恶政!最终竟是闹得各地百姓齐聚京城告御状!
结果,朱和堉当初被捧得有多高。接下来就被摔得有多惨!
这是计划的第二步!
再然后,又是因为赵俊臣等人的暗动手脚,让太子一党的根据地——都察院衙门。在得知了各地百姓纷纷进京告御状后,不仅进退失据、更是举措不当,甚至出现了都察院沿路阻拦百姓进京告状、甚至是当街殴打告状百姓的情况。
这是计划的第三步!
最终,在这样的连环计之下。不仅活活逼死了原太子太师肖温阮。还让德庆皇帝不得不清洗了都察院中的清流势力以平息民愤!
而太子在朝野间的声誉与势力,也因此而大受损伤!
…………
其实,计划发展到了这一步,太子朱和堉的根基已是动摇,但赵俊臣却并不满足!